坚持协调发展,释放发展活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释放发展活力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校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总目标,着眼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1.要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科研是研究型大学的关键要素。两者都很重要,都要下大力气抓好,不能人为地理解为非此即彼、对立不容的关系。事实上,真正优秀的教师教学和科研都能做得很好。要坚持教学为基、教学科研并重,完善科研与教学协调联动机制,推动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融合、科研基地与教学基地结合,让创新科研成果进教材、研究前沿进课堂,促进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学。

2.要协调好学术与行政的关系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都有合理性,关键是怎么样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干预过多,有越位的现象,影响了学术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应该更多地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让他们能够掌握、运用好学术权力。2016年,要抓紧完成《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做好换届工作,保障学术权力相对独立行使。要稳步推行“小机关、大服务”,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服务水平。

3.要协调好学校与学院的关系

一直以来,中国高校治理体系中学校一级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效率不高,院系一级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综合改革中,要落实并强化学院权力责任和办学主体地位,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事聘任、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管理权限,建立健全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最终实现由“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

4.要协调好不同学部、学院、学科之间的关系

不同学部、学院、学科有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发展建设规律,总的讲要尊重历史、承认差别、协调发展,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需要强调的是,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同构发展,不能理解为搞平均主义。当前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资源与规模的矛盾。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模和教育部综合性大学“08标准”要求,目前学校用地缺额约1 9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基本办学用房缺额20万平方米,各项指标总体达标率不足80%。2016年270亩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相关办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改善,但学生宿舍、活动场地、科研实验用房、学生食堂、图书馆等方面的缺口仍然较大。学校2015年总收入23个亿,财政拨款是最主要来源,未来增长空间有限。目前学校专任教师队伍总量不足1 800人,专职科研队伍不足100人,博士生招生指标500出头,博士后在站数约200人,教学科研队伍体量严重偏小,直接影响学科排名和学校综合实力。资源不足,无法支撑办学规模的扩大;规模偏小,获取资源的能力就会受限。在“双一流”投入机制下,如果还是吃大锅饭,我们就极有可能在新一轮调整中被淘汰出局。因此,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建立以人才培养成效、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学术贡献度为主要依据的资源配置机制,将有限的资源重点向优势学科、学院、基地和优秀人才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各学院、各部门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积极适应和大力支持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主动参与“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