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背后的湖湘江湖
假如没有朱德裳,齐白石与陈师曾是否还会相遇?齐白石的人生是否会重写?我认为基于相同地缘文化的背景和各种纽带关系的牵连,他们在北京的相遇,只是时间问题。
齐白石第二次前往北京的主要目的是联络在京同乡,建立销售渠道,为定居北京卖画为生做铺垫。他充分使用“湖南同乡”和“湘绮门人”的双重身份,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艺术影响力。
乡土中国的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地缘性和血缘性。地缘关系是同乡群体获得情感归属、建构身份认同、扩展社会资本的重要联结机制,在过去和现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梳理1917年齐白石在北京的暂住地址,发现都有湘潭同乡郭人漳、杨昭儁的身影。与此同时,王闿运庞大的门生体系也为齐白石走向成功提供了网络支持。一代名士王闿运的门生满天下,“湘绮门人”就是民国官场的通行证。师生之间既是施恩与报恩的关系,又构成利益共同体,并在彼此互动中得以维系和发展,对中国现代政治、经济、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梳理民国六年(1917)齐白石的大事记,发现他的艺术创作、社会交游基本上都是围绕同乡、同门展开。这些人共同构建了湖湘士绅集团,其中一些人与陈师曾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正月二十日,齐白石为杨度刊“虎公所作八分”印。正月二十五日,齐白石为杨钧刊“夜雪吟馆”印。杨度、杨钧都是湖南湘潭人,都是王闿运弟子。光绪十六年(1890),陈师曾在长沙,跟随父亲拜访王闿运、胡沁园,并获好评,龚产兴编《陈师曾年表》有相关记载。齐白石拜师胡沁园是在1889年,早陈师曾一年。杨钧留学日本期间,与陈师曾同居一室三年,同时杨钧又是陈师曾绘画老师尹和伯的女婿,详见《草堂之灵》。
三月至四月期间,齐白石为谭延闿刊“延闿之印”“雨华亭长”“瓶斋书课”等印。谭延闿(1880—1930)为湖南茶陵人,与王闿运、曾熙关系密切。
五月十二日(6月30日),齐白石抵达北京,住在老乡郭人漳家。在天津避难时期,齐白石拜访了杨度。杨度是杨钧的兄弟,齐白石将卖画收入交予杨度管理,由此可见两人关系。通过杨度的介绍,齐白石认识了方表、杨增犖等人。方表题《借山图》有“津门五月毒火流,与尔相逢杨子宅”句。回到北京后,齐白石又为王闿运弟子张仲飏绘《芙蓉双鸟图》(辽宁省博物馆藏)、《雁塔小景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和《花鸟草虫图》(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藏)。在法源寺期间,齐白石为同乡杨昭儁绘《墨梅图》(北京画院藏),刻“视道如花”“潜庵”等印,而杨昭儁与陈师曾关系密切,他将白石来京之事告知陈师曾,作诗索和,师曾有“潜庵喜齐濒翁至,有诗索和,因步原韵”诗。
齐白石在北京的许多活动,都能看到湖南同乡的身影,如七月二十四日(9月10日),绘《巨石图》时,杨潜庵、陈师曾、张仲飏、郭人漳等聚于画前。白石老人在画上题道:“凡作画欲不似前人,难事也。余画山水恐似雪个,画花鸟恐似丽堂,画石恐似少白。若似周少白,必亚张叔平。余无少白之浑厚,亦无叔平之放纵。丁巳七月二十四日三百石印斋主者。画时杨潜庵、陈师曾、张正阳及葆生五弟,同观者凡四人。濒生记画。”
至九月底,离开北京前夕,齐白石通过同乡、同门的介绍,结识了易实甫、陈师曾、凌直支、罗瘿公、王梦白、萧龙友、陈半丁、姚华、张篁溪等人。在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的《白石老人自传》中有如下自述:“我这次到京,除了易实甫、陈师曾二人以外,又认识了江苏泰州凌直支、广东顺德罗瘿公、敷庵兄弟、江苏丹徒汪蔼士、江西丰城王梦白、四川三台萧龙友、浙江绍兴陈半丁、贵州息烽姚茫父等人。凌、汪、王、陈、姚都是画家,罗氏兄弟是诗人兼书法家,萧为名医,也是诗人。尊公沧海先生,跟我同是受业于湘绮师的,神交已久,在易实甫家晤见,真是如逢故人,欢若平生。还认识了两位和尚,一是法源寺的道阶、一是阜成门外衍法寺的瑞光。瑞光是会画的,后来拜我为师。旧友在北京的,有郭葆生、夏午诒、樊樊山、杨潜庵、张仲飏等,新知旧雨,常在一起聚谈,客中并不寂寞。”[17]
本章不厌其烦地梳理齐白石、陈师曾共同的朋友,皆在展现二人背后千丝万缕的人际交往和地缘文化。我们深信:艺术不仅是表面呈现的风雅,背后还有一些隐秘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悄悄改变着一切。
【注释】
[1]关于齐白石与陈师曾的关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话题,最新研究以朱万章《陈师曾与20世纪北京画坛》、张涛《齐白石陈师曾关系新考》、邓锋《“显隐”与“进退”——齐、陈相交背后的地缘文化背景与艺术相互影响关系再探》为代表,在写作本文时,多有参考。感谢吕晓、朱万章、张涛、邓锋老师在北京画院齐白石研讨会空隙,抽出宝贵时间,大家交流了齐白石研究的现状与思考,获益匪浅。
[2]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46页。
[3]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46页。
[4]赵好:《博物馆里的宝贝——印章篇》,《走向世界》2013年第11期。
[5]王明明主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第10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164页。
[6]齐白石在民国八年(1919)六月、七月的日记中多次提到朱德裳。《白石头诗草》(甲子并乙丑卷)收录的“挽朱九还夫人”联,著录于王明明主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第9卷,第453页。
[7]卢莉:《湖南书画家对齐白石的影响——以夏寿田、尹金阳为例》,载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2辑,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162页。
[8]王明明主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第9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139页。
[9]瞿兑之:《齐白石翁画语录》,《古今》,1943年,第35页。
[10]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51页。
[11]王中秀编:《王一亭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第253页。
[12]张涛:《齐白石与国立北平艺专过往考略》,载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1辑,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178页。
[13]王明明主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第9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163页。
[14]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21页。
[15]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37页。
[16]王明明主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第9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32页。
[17]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