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齐白石晚年谈及“衰年变法”时,对于超越对象吴昌硕的表述十分微妙,甚至否认自己学过吴昌硕的绘画。见证“衰年变法”历程的胡佩衡将此理解为一种谦逊,他说:“据我知道,他一直崇拜吴昌硕,只要见到他的精品就要买来或借来学习。老人晚年还对我说一生没有画过吴昌硕。实际上,这是虚怀若谷的谦逊,是对吴昌硕的无限尊重。”[14]我认为这是齐白石内心深处的真实状态,是为了廓清自己与超越对象的关系,彰显自己艺术的高超,是“影响的焦虑”的一种表现。事实上,在白石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吴昌硕对齐白石的影响无处不在,他不仅购藏缶翁的书画精品,巧学妙用,还要求门人王铸九、胡橐认真学习,甚至希望齐良迟在杭州西湖孤山上塑造一个白石老人像,[15]和他尊敬的缶翁在一起。由此可见吴昌硕对齐白石的影响是终身的,“影响的焦虑”是齐白石一生的纠结,齐白石的焦虑与超越仍是一个值得持续深入的课题。
红梅图 王铸九 立轴 纸本 设色
138cm×35cm 1935年 北京画院藏
牡丹图 齐白石 立轴 纸本 设色 68cm×34cm
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注释】
[1][美]哈罗德·布鲁姆著:《影响的焦虑》,徐文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3页。
[2]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47页。
[3]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49页。
[4]张涛:《画家生活与教授生涯——齐白石与国立北平艺专过往考略》,载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1辑,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178页。
[5]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20页。
[6]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21页。
[7]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21页。
[8]北京画院编:《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24页。
[9]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50页。
[10]王明明主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第9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106页。
[11]王明明主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第9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143页。
[12]王明明主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第9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437页。
[13]王明明主编:《齐白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1页。
[14]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23页。
[15]齐良迟口述,卢节整理:《父亲齐白石和我的艺术生涯》,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年,第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