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25年09月26日
序言
焦虑是一种情绪,源自人生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造成焦虑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种源自他人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的焦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艺批评观点,提出者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认为,一部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历史。[1]“误读”是只有强者诗人才拥有的天赋和特殊的再创造能力。强者诗人一开始也是弱者,面对伟大前驱诗人的强大权威和深远影响,不可能不感到震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同化或个性的销蚀,焦虑随之产生。强者诗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焦虑中拼命挣扎,努力从影响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这是一种自我肯定、竞争欲望、独立意志的奇妙混合,强者诗人在走向自我实现的路上无时无刻不与影响自己的前驱诗人性命相搏。
本章以“影响的焦虑”为研究理论,结合齐白石口述史、日记、绘画作品、他人回忆,讨论了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时代背景,自我修正方法,认为“衰年变法”与生存焦虑无关,这一事件属于“影响的焦虑”内在驱使导致,是对画坛宗师吴昌硕的超越。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成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是齐白石艺术生涯的关键性转折。
齐白石先生小像 1953年拍摄
北京画院藏
吴昌硕先生小像 1921年拍摄
日本朝仓雕塑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