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我的中国近现代书画研究,源自2001年秋天的一次访谈。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个下午,完成积沙书屋旧址查勘后,王敬恒先生带我来到大同巷茶铺,聊起了如烟往事,那些充满细节的温情回忆,让我开始关注四川近现代书画,走进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
2004年,我有幸认识了王中秀先生,陪同考察黄宾虹游蜀遗迹。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淡泊名利,严谨谦虚。他将数十年整理考释民国美术文献的宝贵经验无私传授给我,鼓励我建设四川近现代书画文献数据库,开启了我们长达十五年的翰墨因缘。
我的第一篇齐白石研究短文,完成于2013年8月9日,首次公布成都博物馆收藏的齐白石画作,结合1936年《新新新闻》的相关报道,讨论了齐白石的四川之行、齐白石与门人余中英的艺文交往,发表于《齐白石研究》第1辑。在北京画院吕晓女士的鼓励下,我利用工作空隙,连续6年撰写了8篇论文,整理公布了四川博物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等12家单位92件(套)齐白石书画作品,讨论了齐白石与王缵绪的交往、齐白石与曾默躬的文化认同、齐白石对黄牧甫篆刻的借鉴、齐白石人物画的模件化与批量生产、齐白石刻崔子玉座右铭组印、齐白石蜀游期间的鉴藏活动、齐白石与余舒(沙园居士)的书画交流、罗祥止拜师齐白石等内容。赵川荣、李蓓、段炳刚、苏欣、贺晓东、郎俊彦、刘婵、谢志成、彭代群、张玉丹、成吟、李明斌、龚小雪、周询、李霞峰、王雯、李辉、王晓、晏满玲为考察拍摄四川国有博物馆系统收藏齐白石作品提供了诸多便利。感谢侯荣、刘欣、肖飞舸、朱万章、林木、张涛、奇洁、周蓉、张楠、赵琰哲、罗伦建、沈宁、秦明、邹典飞、董宝厚、杨勇、江洁、彭冰、罗宗良、余砚耕、余乃谦、甘晓、黄家祥、王驰、陈建国、陈桂生、刘晓、陈宇康、邓亮、李海全、付刚、卢世平、冯至诚、文金梁、魏德智等先生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在研究齐白石艺术的过程中,彭先诚先生为我讲述了他观赏齐白石《枯荷图》的难忘经历,乐林先生回忆了恩师刘既明与齐白石一段不为人知的逸事,“北极光”人文摄影创始人张北先生提供了文物拍摄的技术支持,谢天开先生在北书院街茶铺为我讲解了西方现代文艺批评理论。正是以上诸多美妙缘分让我在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坚持写作,书中短文均是匆忙之作,不足之处,还请博雅之士多多赐教,以便及时修订完善。
承蒙王家葵、贺宏亮先生厚爱,将此书纳入“艺术史:事实与视角”系列丛书。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封龙先生的精心策划,使得本书能与大家见面。
2019年6月25日于成都双流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