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孩子到了5~6岁以后,大脑发育逐渐趋于成熟,且逐步走向独立,这时候孩子对于想学什么、玩什么等都有了自己的主意。尊重孩子的想法,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而我们发现,生活中,可能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只要听话、省心就好。然而。这样的孩子只能生活在父母的臂弯里,因为没有主见,更不能自立,这样的孩子是无法真正立足于社会中的,也很容易迷失自己。
“我爸爸非常专横。他不和别人讨论任何问题。他只是表明他的观点并宣称其他人都是愚蠢无知的。他总是试图告诉我该思考什么,该去做什么,如何做每一件事。小时候就是这样,我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幼儿园举办毕业典礼,我想穿条黄色的裙子,可是他非让我穿粉色的,我皮肤比较黑,根本不适合粉色,我就这样穿着那件讨厌的粉裙子在舞台上为大家表演,我觉得自己像个小丑,我发挥得不好,回去后他又批评我。自从那件事后,我不愿意和他说话了,长大了还是这样,他总是企图掌控我的一切,到最后我只能对他的任何话都充耳不闻。”
这是一个女孩的心声,或许很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做父母的很容易因为自己的身份和智慧而变得过于自信,而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宣告、决定和断言,压制了孩子日益成长的寻求自身对事物独立看法的要求。这实际上是要让他按照你的观点和价值观来生活。这种“统治方式”造成的结果无非有两种,孩子的叛逆或者自卑、没主见、不自信。家长要明白,你越是将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强加于他,并自以为他会与你分享,他拒绝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便一个较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实际上,5~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此时正是培养他们独立人格的最好时机。我们希望孩子能听话,但孩子不是我们父母的私有财产,如果希望孩子样样服从自己的安排,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家长在言行上的矛盾教育常让孩子无所适从。家长在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转变自己的旧观念,把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有好的效果。
我们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