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放手,给孩子“独行”的机会

适度放手,给孩子“独行”的机会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要逃离父母的怀抱,去经历社会的洗礼,可以说,父母放手得越早,孩子独立得就越快。诚然,保护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职责,而父母更应该给孩子“放行”,让孩子直面困难,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才能由立变为自强。

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还年幼,但是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对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为此,我们可以对孩子适度放手,这是训练孩子独立的最早时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他们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不愿看到孩子有一点点失败和挫折。殊不知这样做却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埋下了一个温柔的陷阱。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人的能力。

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心理:

“我经常不允许孩子做一些同龄人可以做的事情,因为害怕他会出事。”

“我有些过分担心孩子的健康。”

“如果孩子的要求我不能够接受,我会说:‘这个要求,我不能满足你。’”

“当孩子还没有按照我的期望去做的时候,我会感到不安。”

“别人说,我对要求的关心有时候被认为是过分夸大的。”

“我喜欢孩子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事。”

“我在过马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孩子。”

“孩子常常向我抱怨,其他孩子是如何自由,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宽松。”

“我无法接受孩子从小要吃苦的观点,那是没有实际经验的理论。”

“孩子就应该是孩子,我不会让他出现在和他年龄不符的场合。”

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独子,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肯于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然而他们往往容易忽视最不起眼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总是越俎代庖,很少让孩子自己去做。可以断言,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是弱者。这样的父母看似爱孩子,实则害孩子,只能导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父母,让父母帮他做抉择,又怎么能有自己的主见,能够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呢?在父母强势的包办下成长的孩子缺乏自立意识!

孩子在幼年时能够亲自处理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称之为自立。自立意识是儿童逐步走上成人之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孩子,他们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而未来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坎坷。一个自立能力强的孩子,在他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敢于搏击生活,主宰自己的命运;相反,缺乏自立能力的孩子,则常常表现出没主见,胆怯怕事,依赖性十足,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就要给孩子“放行”,给孩子一个“独行”的机会,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