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孩子独立动手能力增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出他的动手能力,可以让他获得自理能力、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加强他的专注力、思考力,因此它属于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前面,我们提及,孩子到了5岁以后,已经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且独立动手能力增强,这表明此时孩子的认知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专家认为,孩子5岁以后,精细动作应该能达到下列指标:
熟练使用筷子;
会使用剪刀;
自己能系鞋带、扣纽扣;
能专注地、动作协调地将蜡烛一根根地插在蛋糕上;
能按正确的方法将被子叠起;
用正确的方法将护肤油均匀地涂抹在脸上和手上;
能熟练地将衣服叠好、收放整齐;
比较熟练地折纸;
准确涂鸦、描红。
的确,大脑与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科学研究证明:手的活动与精细的动作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同时运动中枢又能调节手指的活动,运动中枢和手指反复地互相作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动作的发展多么重要。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父母在教育孩子,开发孩子智慧的时候,不妨从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开始。
俗话说“心灵手巧”,通过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可以初步判定个体的大脑皮层是否完整无损,所以说,手部动作能预报智慧的潜在基础和学习成绩。
在孩子5~6岁的时候,父母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在独生子女家庭,全家围着孩子转,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但是家长要冷静地想一想,这是真正的爱孩子吗?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久而久之,还让孩子养成依赖的坏习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爸爸妈妈早晚会为自己安排好的。这样的孩子不说人才,连最起码的自立的能力都没有,又如何应对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呢?
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特意向孩子的父母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教会孩子剥鸡蛋皮。一位妈妈在下面小声地说:“这多为难孩子啊,我家女儿还不知道鸡蛋长什么样呢!”老师觉得很奇怪,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会不知道鸡蛋什么样子呢,那位妈妈继续说:“我总怕煮鸡蛋的蛋黄会噎着她,到现在还一直只给她吃鸡蛋清。”在场的老师和父母们都惊呆了。
这位妈妈真的很爱自己的女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包大揽,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孩子上幼儿园了连鸡蛋的样子都没见过。这样的爱摧毁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最终将会导致孩子一事无成。
从这个原因出发,家长应该了解到该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了。这个其实并不难,家长不要事事代劳,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生活中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