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
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父母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那么,什么是思维呢?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那么,对于在 5~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有何发展特点呢?
在了解这一问题前,我们先要了解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思维的发展总趋势是: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1.0~3岁: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
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2.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3岁后,幼儿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相当大的部分,但形象思维开始占据了一定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3.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1)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
(3)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有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比如,早期孩子在看电视时,便可以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
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思维能力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性的重要能力。孩子到了5~6岁,就已经是学前期,是儿童思维能力奠基的重要时期,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因制订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及,才能制订出元素周期表。
为此,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给他们创造阅读的机会,也可以与他们一起阅读,比如和孩子一起找动脑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
2.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曾有人这样评价爱因斯坦:“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象,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这都说明想象力在人类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重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因此,在生活中,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其实,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父母随时随地的启发。比如,当看到圆圆的车轮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车轮是什么做的,这种材质除了做车轮还能应用到哪个上面。随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象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预料。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知道孩子的回答都是他所想象的,这是难能可贵的创意!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对错观念强加于孩子,更不要嘲讽、责罚孩子,以免打击他的积极性。
3.抛出问题,让孩子多思考
我们都知道,常见的思维模式是: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抛出问题后,就要解决问题,这样思考的过程能让大脑更活跃。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孩子向我们问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讨论,父母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当然,如果有些问题我们自己也弄不懂,不能搪塞和敷衍孩子,而要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4.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一些孩子只要遇到问题,就习惯性寻求父母的帮助,一些父母为了省事,也会将答案告诉孩子,而这样就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长此以往,还会造成一种副作用——依赖性。孩子如果依赖父母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便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要注重启发孩子,让孩子明白,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5.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孩子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遇到这些问题,我们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父母也应承担更多的培养责任。在引导 5~6岁孩子学习思维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 5~6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