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幼升小,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孩子到了 5~6岁后,就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而进入小学了,这一阶段也是孩子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这一过渡看似简单,但家长朋友们如果引导得不好,很容易导致孩子对学生活不适应、学习跟不上、无法融入班集体甚至厌学等不良后果,给他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所以家长们对此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段时间,我们父母要帮助孩子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其中后者更为重要,然而,大多数父母只抱怨孩子上小学后很难适应,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没能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心理过渡的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1.生活习惯的适应

孩子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他们的生活节奏比较慢,而且主要是游戏和玩乐,而到了小学后,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了,每天都要上好几堂课,还要适应打铃,要规规矩矩坐在座位上听课,更不可能违反课堂纪律上课时不能上厕所,另外还有家庭作业等。

在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学前,我们就要在暑假时按照一年级的作息时间来对孩子进行培训。有些孩子上过学前预备班,情况可能会好点,但无论如何,家长都要引起重视。

2.自理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和上厕所等,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文具、书包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文具的能力等。

3.学习动机的激发

5~6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知道要努力学习,但是动机并不明确,甚至还有可能认为自己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等,这会造成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家长要结合孩子的理想、愿望,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而不要空洞地只讲大道理。

如可先问他:“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呀?”答:“我长大后要当作家。”这时可进一步给他讲作家是做什么的,要当作家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等。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就必须好好学习。

4.模拟小学课堂

在上学前,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在家里为孩子进行模拟课堂的训练:上学带齐学习用具,准时到校;听到铃声响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书包放进课桌;老师来到教室时,起立向老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上课认真听讲,发言先举手等一整套的学习程序的训练。家长充当老师,对孩子进行反复的训练而使其形成习惯。

5.学习方法的培养

家长应教会孩子上课注意听讲及识字、阅读的方法,书写和做作业的技巧,培养孩子按时准备功课、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让孩子能自觉地适应这种学习方法,入学后才能顺利地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并取得好成绩

6.角色转变的演练

孩子入学后,就要从“玩乐的孩子”转变为一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所以家长要在孩子入学前进行这种角色转变的预演。

如,可以称呼你的孩子为“某某某同学”,来启发他的角色意识,并对他讲:“上了学就是一名学生了,就要遵守学校纪律、和同学搞好团结、尊敬老师、爱护公物等,这些都是学生要做到的。”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意识后,自然能很快融入学习生活了。

7.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是从幼儿期就该开始的。在孩子即将成为小学生时,应特别考虑他是否已具备如下一些在集体生活中必需的独立生活能力,并进行强化训练。

(1)孩子能认清自己的东西吗?会将自己的文具收拾起来吗?会自己削铅笔吗?

(2)孩子会自己走进厕所大小便吗?会自己穿脱裤子吗?会自己擦屁股吗?

(3)孩子会扫地、擦桌子吗?

(4)孩子知道自己家的地址和父母的姓名吗?知道学校的校名吗?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吗?

(5)孩子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吗?需要别人帮助时能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吗?

(6)孩子能简单回答别人的提问吗?在集体中能明白老师交代的事情吗?

一般说来,孩子做好了如上的心理准备,就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地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如果发现孩子某一方面心理准备不够充分,那么,在入学前及入学的最初阶段,就需要特别留意,及时“补课”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总之,在孩子上学前,家长应该把能想的都想到了,能做的都做到了。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上学后的麻烦减少到最低程度,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快快乐乐学习,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