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0~6岁是其感官敏感期阶段,尤其是到了5岁以后,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十分敏感,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家长应该根据这一点尽早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能力。一个人的观察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的一生,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因为观察力是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途径。不会观察的孩子,是不可能拥有杰出的智慧,也不可能成就非凡的事业。所以观察力很重要。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培养孩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5岁的小雅相对于其他同龄的女孩来说,显得格外活泼好动。周末,妈妈带她到公园去玩。妈妈在前面走着,一边轻声和女儿交谈着,可是一回头却发现小家伙不见了,妈妈急忙四处寻找,发现在不远处的草地上,小雅正趴在地上,专注地玩什么东西。
妈妈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她悄悄地走到小雅背后,发现小家伙正专心致志地用一只草棍拨弄着一只小蚂蚁,翻来覆去,仔细观察蚂蚁的每个动作。“宝宝,你在干什么?”妈妈问。“妈妈,我正玩小蚂蚁。”小雅连头也没回,妈妈受到了启发,这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
回家后,妈妈给小雅买了一只玩具小鸟,它会叫、会飞。小雅高兴极了,爱不释手,她专心致志地观察小鸟的各种动作。第二天,当妈妈下班回家,却发现女儿正动手拆玩具鸟,桌子上已经有了几个小零件。见妈妈来了,小雅显得有些害怕。妈妈故意板着脸问:“你怎么把玩具给拆开了?”小雅怯生生地说:“我只是想看看它肚子里有什么,为啥会拍翅膀、会叫。”
妈妈很高兴,她相信会玩的孩子才能会学,她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智力。于是,她鼓励女儿说:“宝贝,你做得对,应该知道它为啥会拍翅膀。”听了妈妈的鼓励,小雅高兴极了。不一会儿就把玩具鸟给拆开了,并对里面的结构观察起来。
小雅妈妈做得对,会玩的孩子才会学,活泼也是一种气质,每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总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而这些是成才的关键。
可以说,良好的观察力是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观察训练。并且,真正观察力的获得是需要运用思维的力量的,不动脑的观察也是无效用的。
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告诫他们要做到留心身边的一事一物。然而,你还应该认识到的是,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往往是表象,具有不真实性。为此,你必须在观察前和观察后都要进行一番信息搜集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准确率高的观察。
然而,对孩子观察力的训练并不是毫无章法的,为此,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提高观察力的重要条件。孩子具有好奇心,对其观察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坚持长期持久的观察而不感到厌倦,从而提高观察力。
2.告诉孩子要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责任心
生活中,人们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是有目的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也只有带着目的进行观察,才能提高责任心,才会对自己的观察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从而提高观察力。
明确观察目的,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认识到观察力的重要性,认清观察对自身发展的好处;第二层是在观察事物前,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比如,在家中,你可以找出一件工艺品,让孩子观察其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特点等,在观察的过程中,你还可以让孩子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
3.帮助孩子明确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
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将观察力指向与集中到要观察的对象上,并按部就班,从容观察,从而有助于其提高观察力。比如,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种一盆花,然后每天观察其变化,还可以写观察日记。这样的观察活动,孩子既有兴趣,又有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另外,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煮饭,比如,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烧多长时间,小火焖多长时间。先是让孩子观察我们父母怎样做,然后自己一边学着帮,一边观察。学会了做饭,也提高了观察力。
4.告诫孩子观察时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注意性是观察力的重要品格之一。只有提高注意性,对观察对象全神贯注,才能做到观察全面具体,才能收集到对象活动的细节。
5.传授给孩子良好的观察方法
不懂得观察的方法,这样的观察是不会发现什么的,对学习也不会带来益处;相反,却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实验中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剖(或分解)观察,比较观察;有记录观察和无记录观察,等等。观察不同的对象,出于不同的目的,应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总之,我们父母可随时随地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给他探索的机会,观察之后,还应问一问他看见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当他向你作“报告”时,作为父母,你应该留意倾听并适时点拨,这会令孩子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