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时,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离别的时刻,与亲朋好友离别,难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但作为成人的我们,一般都能自行调节,而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很容易长时间的产生不安情绪,这就是“分离焦虑症”。
所谓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较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耍赖、哭躺在地上不起来等。
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即将从幼儿园时的依赖父母,到开始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难免产生畏惧情绪,也就容易产生分离焦虑。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分离焦虑症呢?以下几点表现可以作为我们判定的标准:
主要表现为哭闹不止、独立孤坐、单独活动、情绪紧张、念叨回家、拒睡拒吃、随地大小便、依赖大人、乱跑、侵犯等。
(1)孤独与迟钝:这种孩子常不合群,对集体或游戏均不感兴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所以表现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
(2)恐惧和胆怯:与勇敢的孩子相反,恐惧和胆怯的小儿怕黑暗,怕空旷,怕见生人,怕独处一室。这种恐惧紧张往往造成失眠、梦魇、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
(3)固执与韧性:孩子表现为对抗的态度,稍不遂意即哭闹、打滚,以拒食来表示反抗。坚持自己无理的要求。
(4)暴怒:孩子脾气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是孩子哭叫一两声或大哭之后,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绀,随之抽搐或“昏死”过去,好一会才恢复过来,医学上称为屏气发作。
(5)顽固性习惯:表现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摸弄生殖器而致手淫等。本来吮吸动作系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随其发展成为一种不良习惯。如吸吮橡皮奶头,将手指放入口中以获得吮奶样满足,久之即可成为顽固性习惯。又如不注意孩子生殖器及肛门的清洁而引起局部瘙痒,是造成孩子手淫的原因之一。
那么,为何我们的孩子会有分离焦虑呢?
1.对儿童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儿童依赖性增强
在生活中对儿童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孩子的独立性变差,生活技能缺失,自理能力差,一旦要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亲人,便不知如何应对,这是产生儿童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2.朋友多的孩子,分离焦虑较轻
在大家庭长大的孩子,日常接触的人多,容易产生对别人的信任,依恋的对象广泛,分离焦虑较轻。反之,在小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亲友走动少,每天只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外界接触少,容易认生,对爸爸妈妈往往产生强烈的依恋。
3.性格开朗的孩子,分离焦虑轻
平时活泼开朗、乐呵呵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分手时,也不免大哭几声,但很快就会适应;性格内向、独立性较差的孩子,一般焦虑较严重,注意力难以分散,焦虑持续时间较长。
4.照料人的改变,会让孩子产生分离焦虑
孩子到了新环境里,如果和环境中的成员关系亲密,那么,孩子能很快适应分离,反之则不能。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时由爷爷奶奶共同照料,孩子很容易适应。如果孩子一直是爸爸妈妈自己带,妈妈上班了,孩子要上小学时,孩子被托付给陌生人(如保姆)照料,孩子往往容易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另外,对于一些托管类小学,孩子从父母的怀抱到独立生活,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症对儿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及早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这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数量在增加。
为此,儿童心理学家给出以下几点意见:
1.积极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分离在所难免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便不是每个小时都在一起,作为父母,也一样爱他,并且,父母与孩子分开时,千万不可表现出焦虑并将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更不要担心孩子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我们父母只有首先正确看待分离,才能让孩子远离分离焦虑。
2.要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首先父母要有让孩子独立的意识,否则所有的行为都是一句空话。而所谓独立的意识,简单一句话就是孩子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终将是每个人自己过,家长不能在他幼儿时剥夺他独立生活的意识。
从孩子学走路的那一刻,孩子就已走上自己独立的征途。对父母来说,则要做到,孩子能自己走,哪怕走得歪歪扭扭,会摔跤,也要让他自己走。只有这样,孩子以后才能走得好、走得让家长放心。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儿童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离开了父母这一依恋对象,进而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建立新的依恋关系。新的依恋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别的小朋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要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接触面,带孩子多接触一些陌生人,这样,在与父母分离时,他也就能很快地适应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