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树立规矩要尽早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该为孩子制订一定的行为规则,比如,按时吃饭、睡觉、做作业等。制订规则有助于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很多父母认为,为孩子定规矩要等到孩子懂事以后,最起码等到孩子上小学,其实不然,为孩子树立规矩越早越好。在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有一定根据的。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5~6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因此,教育专家认为,童年早期的烙印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具有持久深远的意义,不论是对童年、青年还是成年都是如此。等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再要他改变自己的性格的许多方面,那将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在关爱他的人们的努力帮助下,他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性格等的某些方面,但那需要时间,需要他本人和他周围的人很有耐心。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你应该有这样的志向: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引诱你去做一个人所不应该做的事,坚决不要为了金钱而放弃你的人格与自尊,去为他人做种种不正当的工作!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你应该尊重你的人格,保持你的操守。”
因此,童年早期正是人一生中培养真正的人性品质、态度和行为的阶段。在此期间,人要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分辨好坏,培育良知,懂得善良与公正。
对此,儿童教育学家指出,3~6岁,是父母为孩子定规矩的最佳年龄,因为6岁前的孩子正处于各项意识发展期,如果缺少规矩的约束,孩子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为所欲为,也分辨不清自己的言行是好还是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的确,孩子在6岁前,各种意识还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此时是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最佳时期。
作为父母,想让孩子遵守规则,你要用行动,而不是冲着孩子吼叫或斥骂,也不是空洞的威胁。孩子犯了错,你生气、愤怒都无济于事,只有规则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逐渐培养孩子成熟的品质。而歇斯底里的叫喊只会让孩子从情感上远离你,甚至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孩子自然不会服从你的教育。当然,在给孩子制订家庭规则时,以下几点是需要提醒父母们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