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当以何种态度来当好“推手”和“抓手”
我最大的希望是政府有关部门能够以脚踏实地的态度,以抓住与全行业有关的基础性工作和可持续性工作为主,千万不要浮躁与短视。
我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希望,就是因我认为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在对待川菜产业的工作上,往往存在着一种浮躁与短视的毛病,爱听好听的,爱看闹热的、爱抓表面的、爱干来钱的。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历届成都的国际美食节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从来不否认国际美食节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旅游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我从2004年开始连续当了四届顾问,我多次提出,市上花了那样多钱来办美食节,不能只是表面上热闹几天就烟消云散,应当努力通过每一届美食节的活动为川菜产业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能为整个行业有点促进帮助的作用。一句话,我们要有点事业心。可是,领导们宁肯花不少钱去请几位驻华大使夫人来成都旅游观光几天以表示“国际化”,宁肯搞花里胡哨的于人体有害的“吃辣椒大赛”(这种在美食节上很扯眼球的大赛搞了三次,最高奖是一部奥拓小轿车),也不愿意接受我的上述意见。我们一些有心人做了很大努力,也没有产生任何效果。这里试举一例:2007年的美食节在筹备时,我提出一项建议,说几年来所搞的创新菜评比愈来愈没有生气与影响,很多餐馆在多方动员下都不愿参加,不如另辟蹊径,在宴席设计与制作上下功夫,因为要看当今川菜的总体水平和风格特点如何,不能是一道菜,而必须是一桌宴席。如果我们搞出一桌既有传统风格和技艺水平,又有时代特色(主要指原材料、器皿、绿色、生态)并讲究营养的宴席来,既可以作为今后重要宴会的菜单,又可供有条件的餐馆使用。大家都同意我的建议。于是我搞了一个初步的菜单,然后请动了史正良、卢朝华、彭子瑜、张中尤、蓝其金等几位大师共同研究讨论,形成了名为“金沙蜀宴”的宴席菜单,然后又与几方面合作,在宴会布置、上菜程序、背景音乐、服务着装上做了全部设计安排,于美食节开幕式上推出了川菜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金沙蜀宴”(宴席制作由大蓉和负责,厨务由彭子瑜监督),受到了各方面高度的赞扬,几位省市领导同志当场拍板:很有水平,很成功,要认真总结,要形成完整资料,要组团到北京进行汇报,然后在成都进行有序推广……可是领导们在当天的激动之后,就没有任何人再来过问过一声,什么总结、汇报、推广……一点影子也没有,只是由大蓉和作为一个宴席品牌而宣传了几天,最后仍然是落得个烟消云散的下场。2008年的美食节在筹备时出现了一起更为离谱的认认真真走过场的事件,我也就在筹备会场当众宣布退出,从此不再担任顾问了。
直到现在,一些领导仍然在说空话,说大话。就以前年公布的《建设美食之都工作方案(2010—2012)》为例(需要声明的是,我未见文件原文,是从报上的引文中见到的),又提出了“培育川菜跨国企业集团”“发起成立全球美食联盟”“建设跨国餐饮企业地区总部”“在海外推进川菜企业连锁发展”“使成都成为融汇世界各地美食的国际美食之都”等等,我们如果一项项来分解就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大问题:成都有多少人才可以完成这些国际性的工作任务?我们成都对全球美食有过几分研究?我们连一个国内的跨省企业集团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又怎么样去建设跨国企业集团?我们连一个海外连锁川菜企业都还没有产生,又怎样去推进发展?我们连一个国内的餐饮企业地区总部的影子都没有,又怎么样去建设跨国餐饮企业地区总部?早在10年前我就针对席文举在《倾力打造“川菜王国”》中确定的类似大目标而提出了几个很具体的问题:开口国际,闭口世界,请问,我们成都派得出几位真正懂得川菜技艺与现代化经营管理而又会说外语的跨国川菜企业的总经理?我们成都选得出几位真正懂得川菜技艺与现代化经营管理而又会说外语的公关策划人才?遗憾的是,我们的领导们就愿意写出这些大跃进式的天花乱坠的空头规划,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下决心要真正落实,只是求得更上一级领导一时的满意与表扬。
如果说政府部门完全没有做事,说政府完全不愿出钱,这也不是事实。问题在于,最应当做的事是什么?钱应当花在哪里?仍然以前年公布的《建设美食之都工作方案(2010—2012)》为例。方案中有一项很具体而大方的措施是:为了鼓励成都的川菜企业多开餐馆,列出了一个如何如何发放补贴的具体规定(详后),例如若有哪家企业开设了一家大的川菜馆奖励人民币40万元之类。我却认为这是一个最懒惰而又烧钱的措施,是一个最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措施。我不客气地批评这种办法,是心中只有量的发展而没有质的提高的典型做法,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而毫不心痛纳税人的钱的典型做法。
所以,我首先要强调的是,我最大的希望是政府有关部门能够以脚踏实地的态度,以抓住与全行业有关的基础性工作和可持续性工作为主,千万不要浮躁与短视。
这里还必须说到,就当我在修改本文的时候,偶然从网上见到几条消息。今年5月28日,四川省商务厅李维民副厅长参加了北京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大会。这次大会规格很高,温家宝总理参加了开幕式并做了《在扩大开放中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主题演讲。四川也组团参加了这次大会的展览会(李克强副总理参观了全部展馆),展览内容也包括了川菜。在这次会议上,李维民副厅长表示,四川将要制定《2012—2015年川菜产业发展规划》。大会一结束,李维民副厅长就在6月1日召开了促进川菜产业发展座谈会,他在会上说:“虽然近年来川菜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行业规模偏小、企业缺乏多元融资、扩张模式偏小、川菜文化传承不够、中高端管理服务人才匮乏等问题,急需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所以,“省商务厅已着手开展川菜产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政策等工作”。虽然李厅长所指出的问题基本上是属于表面上的问题,但是省厅终于又一次在表示要重视了,要研究了,要促进了,要解决了,这当然应当是一个好消息。可是,我查了一下四川省商务厅的官方网站,在最近两年的所有信息中都没有出现过“川菜”二字,商务厅所抓的12项重要工程当然更没有川菜的份。现在终于要抓川菜了。言行是否一致,今后的工作力度如何?进展如何?效果如何?请关心于此的朋友们继续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