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是“输不起”,越是脾气暴躁

孩子越是“输不起”,越是脾气暴躁

我们任何一位家长都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孩子虽然是孩子,但终有一天他会成长,会进入社会,参与激烈的人际竞争,孩子拼的不仅是实力,还有心态,那些能输得起、拿得起、放得下的才能笑到最后,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孩子阳光、健康心态必须要靠父母的引导才能获得。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家庭对孩子过度疼爱,甚至是已经达到溺爱的程度,他们不想看到孩子受到一点点挫折和委屈;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面子,在教育中,孩子成绩好、比赛赢了就能获得鼓励,而成绩不理想、输了就遭到指责,这种教育方式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非赢不可。这样的孩子哪里输得起,怎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呢?更别说有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一些孩子面对失败时会选择用叛逆性行为来对抗父母了。

牛牛一直是个乖巧的孩子,但这天,妈妈却接到电话,说牛牛在学校跟人打架了,叫她赶紧来一趟。

赶到学校后,妈妈发现另外一名叫向东的男生和他的父母也在老师办公室,原来,儿子班上要重新选举班委,由孩子们自由投票决定。结果向东以多一票的成绩胜出,而去年的班长是牛牛,他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当场情绪激动,然后就推了向东一把,结果向东一不小心撞到了桌角,额头流起了鲜血。

牛牛妈妈处理完事情后带儿子回家,牛牛爸爸问清楚了事情的始末,很生气,正准备“教训”儿子,看着孩子那害怕的眼神,妈妈连忙拉住了先生。冷静下来后,他们问儿子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牛牛被这么一问,豆大的泪珠掉了下来,哭着说:“我的票数为什么会比他的少?我为什么不能当班长?”

这里,牛牛为什么发脾气,因为他输不起,可能不少父母也发现,孩子好胜心很强,一旦在竞争中失败,就会怒从心中起,做出过激行为,而这就是典型的“输不起”的心态。

我们发现,这些有“输不起”的的孩子,往往会: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人物;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同时,他们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其实,当孩子遇到挫折而沮丧、焦虑、自卑时,家长的职责不在于怎样保护孩子今后不受挫折,而在于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家长应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做事的目的性和持久性,并帮助他们通过克服困难来锻炼意志。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做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他们就会发脾气。

一般来说,孩子“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面对挫折和失败,采取回避的办法逃避困难。比如,妈妈批评小强学钢琴不认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弹得好,听到这话,小强要么索性不弹了,要么直接回击妈妈。另外一种是,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就大发脾气或哭闹以示宣泄。在幼儿园,老师们常会遇到因为抢不到发言机会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输不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当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受挫时,应该教育他们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待暂时的受挫。

面对这样“输不起”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开导,让他们坦然面对输赢呢?

1.当孩子还在幼儿阶段时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让他们体验成功来逐步建立自信,然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此时,我们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失败与挫折都是人生中的一种情感体验,让他们积极面对。

2.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失败

家长不要过分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家长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败的机会。

3.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游戏,提升耐挫力

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发展他们的内省能力。这样,他们一方面学会了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他们也可以学会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4.成人与孩子的游戏中,不要故意输给孩子

适当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奖励的前提是要孩子总结出输的原因。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总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当发现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一旦不如人,就表现出不高兴的时候,甚至会发脾气,那么,这就说明孩子有“输不起”的心态,对此,作为家长的我们要进行有效干预,一段时间过后,这些引导就会起作用。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一旦家长的干预起到了作用,也能令孩子在屡次的竞争中,无论是输是赢,都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在这种轻松的心理环境中,孩子的表现也自然更优秀。这样的孩子能真正体会到“竞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