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己的经历,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

谈谈自己的经历,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

生活中,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成长就意味着要经历烦恼。我们父母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有责任帮助孩子排解烦恼,对此,大部分家长采取的是说教的方式,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然而效果并不佳。正确的方式是告诉孩子你曾经是怎么做的,让孩子直接看到效果,孩子自然豁然开朗了。最重要的,在这一亲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感建立了,这对开展家庭教育大有裨益。

一天傍晚,妈妈在厨房做饭,儿子从学校回来了,一声不吭进了房间。

妈妈看到后,觉得不对劲,就放下手中的活儿,敲了房门进来。

“妈,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转学。”看到妈妈,儿子这样说,语气中还夹杂着愤怒。

“怎么了?为什么好好的想转学呢?”妈妈询问。

“没什么,就是不想在这个学校上学了。”儿子还是不肯说。

“我知道,我的好儿子,妈妈知道你肯定遇到了让你不开心的事,其实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很多烦恼,尤其是在学校,如果你相信我的话,可以告诉我,也许我能帮你出出主意呢。”

“好吧,我告诉你,我发现我们班老师真的太偏心了,昨天我不是和王凯一起做值日吗?明明是我们一起干活的,老师说地没扫干净,但就是点名说我,却不说王凯。就因为他成绩好,我成绩差吗?想想就来气,怎么能这样?”儿子一边说一边掉眼泪。

“竟然有这样的事,你受委屈了,怪不得你说要转学,如果换成我,估计我也会很难受,但是你知道吗,儿子,转学了,这种事也未必不会发生,最好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

“不知道,我要怎么做?”

“就是用成绩来证明自己,证明学习成绩差,一样有潜能,证明只要努力,就是好学生。”

“是啊,以前我也觉得成绩差没什么,现在才发现,就连老师都不愿意相信我似的,看样子我是该努力了。”

“对呀,其实妈妈在初中二年级之前成绩也很不好,然后我们班那些成绩好的女生都不跟我玩,好像瞧不起我似的,后来我就努力学习,最后赶超了她们,让她们对我刮目相看。”

“嗯,我知道怎么做了,妈妈。”

案例中,这位母亲的引导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当孩子遇到不平事,她并没有一味地指责孩子不懂事,也没有说老师不对,而是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

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很多父母会这样说教——“动不动就转学,肯定是你的问题。”“不要放弃,坚持下来!”“真是没用,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等。无疑,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这些说教可能会起到反作用,甚至他们完全会拒绝与父母沟通,而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重述自己的经历,让孩子明白父母当年是怎么做的,那么,他们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的确,为人父母者,和现在的孩子一样,经历过很多成长中的烦恼和疑惑,人生经验、社会阅历、情感细腻的他们更希望得到作为过来人的父母的指导,但渴望独立的他们,并不愿意主动请教父母,因为这等于在向父母宣告他们依然不成熟,依然依赖父母。当然,他们更不希望父母以教训的口吻或者说教的方式传授经验。此时,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选择好一个温和的方式帮助孩子,此时,向孩子诉说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自己曾经是怎么做的,不仅会让孩子接收到一个正确处理问题的信号,更能拉近你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亲子关系的维护!

那么,面对孩子遇到的某些困惑,具体来说,我们该如何疏导呢?

1.父母要调整心态,无论孩子遇到什么事,都要先冷静下来

孩子毕竟是孩子,是冲动的,很可能做了一些错事,或者暴躁易怒,但不管孩子如何,我们都不能对孩子发脾气,因为他们是无助的,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如果你大发雷霆,孩子还怎样与你沟通?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要先冷静下来,做到心平气和,然后平息孩子的情绪,再告诉孩子自己曾经是怎么做的。

2.闲暇时,多以自己的经历入题,与孩子畅怀沟通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愿与我们沟通?这固然与孩子有关,但却也与我们家长自身有很大的关联——我们放不下家长架子、说话太过严肃等,我们还可以发现,那些与孩子相处融洽的父母,都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有亲和力、说话温和,甚至偶尔会拿自己开玩笑等。

为此,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多主动与孩子接触,可以向孩子阐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比如一些无伤大雅的糗事、某些光荣事迹、闹过的笑话、学生时代情感经历等,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如果你的孩子觉得你的经历很无趣,就要及时转换话题,以免造成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