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不要总是谈学习

与孩子沟通,不要总是谈学习

作为父母,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学习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能取得好名次和好成绩,爱学习的孩子也才能在将来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但孩子的成长,绝不只是学习,我们在家庭沟通中,也不可只谈学习,家是让孩子放松的地方,孩子进行了一天的学习,已经精疲力竭,不要一回家就问孩子学习如何,而应该真正关心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有抵触心理,自然愿意和我们沟通。

我们与孩子沟通,不要过分看重分数,不让孩子有太大的压力,如果总是那样,总有一天孩子会被压垮的,不要让分数成为孩子的枷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根据这一点,我们在日常与孩子的交流和谈话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别三句话不离孩子的成绩和名次

当我们把沉重的分数、名次强加在孩子身上时,我们实际上是剥夺了他对丰富多彩的生命的体验,剥夺了他的人生选择权,剥夺了他的快乐和健康,我们这是在爱他还是在害他?

好学成性的孩子、终身学习的孩子会越学越有学习的劲头;为考试、为名次学习的孩子,学到一定时候就会厌倦学习、痛恨学习。这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只要孩子肯钻研、爱学习,不管成绩怎样,都是值得赞赏的。相反,孩子一心就想得高分、获好名次,那才是值得警惕的。

2.少提分数,多说孩子的学习效果

作为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只提孩子的考试分数,更应该说孩子实际的学习效果。不能仅以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考好了,不妨进行精神鼓励;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孩子才会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身心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

3.孩子没考好,不要认为孩子就是不努力

孩子在学习能力和方法以及智力上都是有差异的,其实,很多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竞争的压力。但每个孩子由于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学习成绩总会有差异。父母要做的是认真了解情况,听听孩子的解释,不能武断地得出孩子学习不努力、不用功的结论。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掌握适合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制订适当的目标。

4.孩子考试失利或者成绩下滑时给予宽容和鼓励

父母永远是孩子受伤时停靠的心灵港湾,孩子考试失利时,他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候,父母更不要刺激孩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一定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同时也要不忘对孩子说“下次努力”,使孩子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

5.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一个只专注于某一方面特长或者某一爱好的孩子,一般在此方面投入的精力更多,期望也就越多,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即使他们这次成功了,也并不一定代表他们永远成功。而如果我们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兴趣、爱好等,那么,孩子在拓展视野的同时,也会学习到各种抗挫折的能力、知识、经验等,具有较完善的人格,这对于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他们独自战胜困难。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积极参与竞争是对的,但是不应该把“第一”当成竞争的唯一目的,而更应该在参与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质,如遇事冷静、沉着、性格开朗等。这些个性品质比“第一”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