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喜欢与父母对着干
以下是一些父母的教育心声:
“女儿以前读幼儿园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小学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我,摔门走开。我为她做了这么多,还不领情!”
“这两年内,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偷着上网吧,跟不好的孩子玩,作业也不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我让他往东,他往西,吃饭时,我让他多吃蔬菜,他就是要吃肉,我让他买绿颜色的衣服,他就是要买黄颜色的,反正总是犯拧,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没招了!”
可能不少父母都和故事中的家长一样,对于孩子和自己对着干这一问题很苦恼:为什么孩子现在的脾气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样的场景,或许很多家长都遇到过。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自身也应该反思,你理解孩子吗?你有真正聆听过孩子的想法吗?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需要作家长的去聆听,聆听孩子的想法。有时他的心里没有太大的事情,只是想找个对象倾诉一下,把内心的烦躁说出来。这个时候你的唠叨反而让孩子更加的烦躁。
这里说的聆听,是需要你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孩孩子成长的变化,理解他们,来合理的引导孩子。好的教育是让自己的教育方式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你的教育方式。不要以为以前的教育方式就是很正确的,那是因为你的孩子还太小,处于弱势,没有拒绝的权利和抗拒的能力。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就敢于对家长说“不”,敢于“抗旨”,而家长也开始变得困惑、生气、抱怨、伤心……
为此,在为孩子制定情绪规矩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
1.五分钟后再谈
任何教育方法的前提都需要我们父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气头上的父母,怎么会有能力、有智慧运用良好的方法呢?
“五分钟后再继续谈”。面对孩子的事情,给自己留五分钟的冷静时间,冷静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孩子都需要父母用耳朵、用心去倾听和理解。
2.做出一些让步
让步可以在很多时候表明你欣赏孩子的成熟,并且意识到他对更多自由和自主的需求。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两点:
(1)可以商榷的:对于那些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就是可以商榷的,比如,早餐吃什么、周末晚上什么时间睡觉、衣服的样式,这些可以商榷,并达到协议。
(2)不可以商量、妥协的:不符合以上原则的,也就是不能商榷的,比如,孩子不认真学习、不做作业、孩子抽烟喝酒等,就绝不能妥协。对此,即使孩子与你争吵,你也不必害怕破坏与孩子间的关系而一味妥协让步,需要通过规定限度与制定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事实上,即使父母们的规矩不多,他们也不会得到孩子的“较高评价”。父母可以通过交流与让步避免强烈的冲突,但是必须制定一些标准,这是让孩子会自律的主要方式之一。
3.契约法
父母之所以唠叨,孩子之所以发脾气,都是因为在某些问题上没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孩子还是继续挑战父母的极限,他高举着“我青春期了,我要……”的大旗:明明规定的是8:30之前回家,但是最近他总是频频违规,少则9点,多则10点多。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契约法:
如果你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家长,连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情感都想掌控的家长,那么,你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星星妈妈是个爱唠叨的人,这不,这学期,星星和妈妈决定签一份合同。
合同是这样的:
(1)以后吃饭时间不谈论学习情况。没考好时,妈妈不许发脾气,不许敲桌子,要耐心讲解;周末给儿子放松时间,不能硬性规定必须9点睡觉。
(2)儿子要主动主动跟妈妈谈心,不许瞒着妈妈做事情,不准乱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叠被子、刷碗、洗袜子等。
(3)合同有效期:本学期。
这天晚饭时,妈妈又开始说星星学习的情况,星星把筷子一放,站起来郑重地说:“妈妈,咱们是签过合同的。”
妈妈一想,是啊,不能违背合同,于是,妈妈给星星道了歉,妈妈答应星星,以后再也不会在吃饭时问个不停了。星星的变化也很明显:不乱花钱买衣服,按时写作业,还承担了全家的扫地任务。
其实,“契约教育法”的秘诀就在于:孩子的行为一旦约定俗成,家长就不用三令五申,照章考核孩子的行为就行了。它可以帮助孩子自我观察,建立良好行为,父母省去了许多说教,亲子之间的情绪冲突大大减少,孩子也因此学会自主管理。
总之,孩子和我们唱反调,我们就要作出教育方法上的调整,该放手时要放手,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该信任的时候要信任,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