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妈妈,不要拿孩子与别人作比较
生活中的很多父母,可能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人家的优秀,不知不觉地会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嫌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于是,他们常常会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看你的同学××多懂事。”“怎么又考这么差,你看你××,回回都是第一名。”等话语,可能这些是父母们无心的话,但说的多了,难免会留在孩子的心里,对他们造成伤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向父母认为的那样,也认为自己笨、毫无优点、没有自信心等,也有些孩子,可能会用叛逆来对抗父母。比如,一位家长说自己女儿吃饭习惯不好,作息习惯不好,学习习惯不好。经常这样说,她的女儿生气了,直接回了一句:“那你也没有别人家妈妈好。”的确,其实我们大人和孩子一样,哪有什么完美的人,我们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
这天,在某小区门口,十一岁的强强和往飞打起了架,路人叫来了他们的父母。问到原因,强强说:“我妈总说王飞好,每次考试完,她都说,你怎么不学学人家王飞,人家能拿第一,你怎么就不行?要是我做错了什么,她就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你看人家王飞多听话……如果王飞那么好,为什么她不去认王飞做自己的儿子?”
旁边的强强妈很吃惊,原来自己平时无意中说的几句话对孩子的伤害这么大,于是,她对强强说:“乖儿子,妈妈错了,妈妈之所以那么说,是希望你能向王飞学习,做个听话、爱学习的孩子,妈妈没想到这些话那么伤害你,希望你能原谅我好吗?”听到妈妈这么说,强强流着泪抱住了妈妈。
其实,任何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也是出于善意,希望他们能向优秀的孩子学习,超越别人,为父母争光争气。但是,有时候善心也会做坏事,爱孩子,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作比较。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反感父母将自己和其他人进行比较。
不过现实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发现,我们家长很多时候喜欢拿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为此,我们要认识到,爱孩子也要注意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注意:
1.看到孩子的优点,赞扬他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态度一样会影响到他。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优秀的,那么,他就会按照你的期望去做,甚至会全力以赴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而反过来,如果你总是挑他的缺点、毛病,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我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好不了了。因此,家长积极的期望和心理暗示对孩子很重要。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是他们的父母,因此,父母对他们的暗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他们长时间能接受到来自父母积极的肯定、鼓励、赞许,那么,他就会变得自信、积极。相反,如果他们收到的是一些消极的暗示,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消极悲观。
2.即使批评也要顾及孩子的面子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题目为“孩子最怕什么”,结果表明:孩子最怕的并不是学习,并不是生活艰难,而是怕被打击,怕没面子。
的确,对于儿童来说,虽然他们还很小,但也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而他们最在意的是父母的看法。
一些性格敏感的孩子,自尊心更强,更爱面子,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这样孩子会感受到没面子,也不要当着很多人的面说孩子的缺点、数落孩子,因为孩子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这是由他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也许这些原因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的眼里那是很严重的事情,不了解原因当众批评他,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使孩子产生逆反抵触情绪,导致对孩子的教育很难继续下去。
3.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
任何父母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对比,而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你的孩子脑子迟钝一些,教育孩子笨鸟先飞,多卖些力。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
总之,聪明的家长要明白,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和赞扬,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对比,而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他们鼓励,相信你的孩子会变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