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关心
现代家庭,代际沟通似乎越来越困难,很多父母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像话,小时候还好,尤其是大点儿之后,自己的主意一下子多了起来,好好地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道理比你还多,有时还把我们父母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他嫌我们烦,我们因他的烦而烦,一天话也说不上几句了。”
问题出在哪里?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还是沟通方法的问题?也许孩子不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作为父母,你反思过没,你是否曾愿意与孩子倾心长谈一次呢?在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你一般会用故事、音乐、聊天来哄儿子入睡,等他变成儿童了,你是否还愿意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呢?如果在孩子入睡前我们能一起坐下来清理一天的“垃圾”,不让忧愁过夜,这是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呢?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然而,一些父母说,我实在是太忙了,没有时间呀。但对于父母来说,我们需要记住,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关心。
媛媛是个可爱的女孩,现在的她已经4岁多了。谁初次见到她,都会忍不住和她多说几句话。但接下来,媛媛就会表现出很粘人的样子,甚至想一整天跟别人在一起。于是,很少有小伙伴和同学愿意和她玩。
其实,媛媛很可怜,她刚出生后,父母就离婚了,爸爸把她交给保姆带,而这个保姆除了定时给媛媛做饭外,也不怎么和媛媛说话。现在的媛媛已经形成了一种粘人的性格,她渴望被人关心,渴望和人说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媛媛之所以会养成过度依赖的性格,是和父母对她的教育有极大关系的,她的父母因为太忙没有给她足够的爱,正是因为对爱的渴望让她逐渐养成了这种性格。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身为父母的我们进行引导,对孩子脆弱的心灵进行呵护。而不难发现,一些父母,因为忙碌的工作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只要让他们努力学习即可。实际上,学习知识只是对孩子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独立完善的人格,否则,孩子永远无法独立于世。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观察孩子的行为动态和心理变化,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一旦发现他们出现了心理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做好指路人,帮孩子疏导心理问题,以防问题积压,酿成大错。
作为家长,要这样做:
1.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
父母、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关系和谐,这是融化孩子所有问题的前提,事实上,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更小。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定、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要让孩子一颗纷乱的心安定下来,这样孩子才会愿意与父母沟通,也才愿意敞开心扉接纳来自父母的帮助。
2.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我们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比如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受到什么委屈,学习上是不是有挫败感,最近跟哪些人打交道等,当然,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正面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不要命令孩子告知,也不可窥探,只有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才愿意向你倾诉想法。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的都是脆弱的、敏感的、容易受伤的,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你要让孩子尽情宣泄,就让他去哭个涕泪滂沱,而不是劝孩子“别哭别哭”“男孩子不能哭”这样的话。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或者什么都别说,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帮孩子轻轻带上门就好。
总之,作为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我们即使再忙,也要重视与孩子沟通,而在平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情绪、心理情况。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心理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找原因,然后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方法、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