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上课爱捣乱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知道,学习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而课堂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听讲的效果。有的孩子一到上课就变成一个“捣蛋虫”,这不仅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困扰,也让很多父母忧心忡忡,很多父母也被老师请到学校,希望能找到一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下是几个家长的苦恼。
“我真不知道王伟同学是不是有多动症,他这样总是捣乱,我没法上课,也影响了其他同学,希望你回去好好和他沟通下。”在某学校的老师办公室里,老师义愤填膺地对一个家长说。
“我的儿子今年10岁,小学四年级,他好像从去年开始变得不听话了,说什么做什么完全看自己的心情,老师还经常打电话来说他上课不听讲,跟老师顶嘴,对着干,由开始的课堂上故意捣乱,到现在的不学习、上课不听讲,趴在桌上。现在回家连书包都不带回来。”一位母亲说。
“我这个月已经是第三次被老师请到学校了,我儿子上课要么不听讲,要么和同桌讲悄悄话,更为严重的是,一次他居然把篮球拿出来,和几个男生一起玩起了传球,那个新来的英语老师被气得半死。”另一位父亲说。
想必很多孩子的父母都遇到过以上情况,并感到束手无策。
一般来说,孩子在课堂上不能注意听讲大约有三种表现:
一种是自己不认真听课,还打扰别人,他们在课堂上大声喧哗,甚至打打闹闹,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老师经常不得不中止教学维持课堂纪律。
第二种是自己不听讲,但不会影响别人。这类孩子表面上看是在听课,其实在下面自己做小动作,比如,玩文具、听音乐、看课外书等。
当然,这类孩子不听讲的目的并不在于故意让老师生气。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从老师的授课中得到任何有意义信息,老师讲的知识不能进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他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听课像是听天书,这是学习障碍的一种表现。我国早在1992年抽样调查统计,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占学生人数5%~10%,小学生多于中学生,男生多于女生。美国的调查情况是占10%~20%。
第三种情况多半是和孩子的逆反心理有关,尤其是在那些已经进入青春期或者学习困难较大的孩子身上尤为明显。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形成的不稳定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心理上渴望自由但又要面临紧张单调的学习,这种矛盾情况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心理疲劳,对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而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和课堂有关,于是,他们很明显就会将逆反的矛头转向老师,于是,他们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故意和老师作对等情况。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协助老师做好孩子的心理调整工作呢?
1.我们父母不要给予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很多孩子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当他们学习成绩下降,父母常常是老账新账一起算,把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归结到玩得太多、不认真等原因上,甚至骂孩子“蠢”“笨”等,这只能导致孩子的对抗情绪。在课堂上,他们没有学习的动力,逆反心理会再次使得他们不认真听讲。
2.与老师进行沟通,建议老师对孩子进行一些教育方法上的调整
老师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是持不接纳态度的,特别是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更是从心理上排斥他,甚至动用罚站、写检查、叫家长等多种手段处罚他。然而,这种方法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父母不仅不能接受教师的惩罚方法,更要建议老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建议老师让孩子多进行一些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正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不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是“洋思经验”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都在努力探索新的教学理念,而这一切又都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一个愉快的心境。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不要认为孩子在学校,就可以放任自流,让老师管教等,任何父母,都必须做孩子情感的依靠,如果你真的能做到理解孩子,让孩子产生情感认知,那么,你会发现,你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孩子的逆反问题就解决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