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式的沟通,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
生活中,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好像总是故意和自己作对似的,总和自己唱反调。很多父母感叹:“我让他往东,他就是往西。”“我说的话,他就没有听过。”的确,可能你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逆反情绪,而主要原因在父母,我们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情绪掌控能力欠缺、情商也需要提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主动寻找最佳的沟通方法。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与孩子沟通,闲谈式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如果我们不注意与他们沟通的方式,那么,很容易造成亲子间的沟通障碍,甚至产生矛盾。
周末这天,刘女士敲开儿子房间的门,把晾干的衣服放进儿子的衣柜里,然后帮他稍微收拾了下房间,边收拾边对儿子说:“儿子,妈妈想跟你谈谈可以吗?”
儿子:“什么事?”
妈妈:“妈妈知道你最近交了几个朋友,他们对你也很好,但是他们毕竟是社会青年,不像你那么单纯,妈妈不阻止你跟他们来往,但妈妈希望你能多留点心,保护好自己。”
儿子:“嗯,谢谢妈妈提醒,我明白,我会跟他们保持距离。”
这里,刘女士与儿子的沟通是很随意的,孩子也很容易接受,这里,假如刘女士劈头盖脸直接问儿子是不是与社会不良青年来往,恐怕会招致孩子的厌烦情绪。
我们强调闲谈式,即家长尽可能创造或利用与孩子相处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与孩子进行闲谈,将实质上的有意识淡化在形式上的自然随意上。可以谈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缩小彼此的距离,并适时地抓住孩子谈话中某些可以“抒发情感”的内容,真诚地道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显得自然得体,给孩子创造一个了解自己情感世界的机会,由此而生发出对父母的亲近感和朋友式的信任感,而建立在这种关系下的说服教育也易于被孩子接受,作为回报,他也会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理解、合作的精神。
为此,父母需要鼓励你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你不妨告诉孩子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同样,我们的孩子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