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衡量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标准,而具备学习的动力是孩子学好知识的源泉,可以说,这种动力很大程度上应理解为学习兴趣。兴趣是勤奋的动力,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消除怠惰。

其实,孩子天生是好学的,他们两三岁时总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只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给足孩子物质条件,孩子就能学好,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孩子也正是因为学习兴趣的缺乏而导致了学习怠惰乃至厌学情绪的产生。

俗话说的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兴趣这个老师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必能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学习,并有所建树。而身为父母,应该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不但不应该压抑孩子的好奇心、禁止孩子发问,反而要鼓励他们;因为长大后,他就不一定想知道那么多了。父母也应该多带孩子上街,让他们多接触新事物。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既轻松愉快,又能取得好成绩。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他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父母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如何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呢?

1.尊重孩子的兴趣

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让孩子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于是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这些呢?所以,作为父母,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并不喜欢弹钢琴,而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就认为这不应该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加以阻止。其实,这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小制作,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因为同样一套教育方式并不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适用。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孩子也不例外,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3.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

切记千万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强加给孩子,孩子有其本身的特点,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目标的制定还要因人而异,即使制定训练目标后也应不断调整,使之始终处于理想的模式。

4.给孩子适当的压力,让压力转化为动力

父母不可能永远庇佑孩子,也不能呵护孩子一辈子,这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想得清清楚楚的问题。因此,孩子必须要努力学习,这种压力,也能转换为学习动力,但学习动力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输,要形成自觉,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分析得来。要让孩子对自己成长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有危机感。关于大环境,而今大家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现在是竞争社会”。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是应当热烈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孩子真心向往竞争。

但要提醒的是,这危机感又要适度,得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有护佑。这护佑当然不是权势和金钱,不是父母的代替,而是父母与他一起的努力,一起的奔跑前进,是交流和鼓舞带来的信心。

正确的教育造就成功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孩子快速提高成绩,也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和压力,具备实力的孩子定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