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恰到好处,语意截然不同
在给他人回话的时候,除了组织语言、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让语意有所改变之外,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停顿,以便更加到位地表情达意。所谓停顿,就是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在说话时暂停或者间断。很多人对于停顿并不重视,实际上,如果能在回话的时候巧妙利用停顿,则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表达,也能够更加清晰地传达说话的意思。反之,如果说话者从来不知道停顿,则一定会让语言表达的逻辑很混乱,也会导致人际沟通面临很大的障碍,根本无法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校里举行拔河比赛,比赛当天,倩倩因为身体不适而没有去学校上学。虽然人在家里,但是她很牵挂拔河比赛的结果,为此,下午到了放学的时间,倩倩赶紧打电话给好朋友萍萍询问比赛的结果。萍萍对倩倩说:“我们班级大败二班获得了冠军。”听到萍萍的回答,倩倩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到头脑,问:“到底是我们班级胜利了,还是二班胜利了?”萍萍说:“那还用问吗?当然是我们班级赢了啊,你怎么听不懂我说话呢!”倩倩说:“你说话谁能听懂啊,都没有断句,给我的感觉是我们班级大败,二班获得了冠军,还可以理解成我们班级大败二班,获得了冠军。”萍萍不好意思地笑了,倩倩说:“你可真是的,写作文就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就连说话也不知道该如何断句。改天,我必须好好给你补习补习,教会你如何正确地断句。”
在这个事例中,萍萍就是典型的不会断句,所以才会导致说出来的话引起歧义,虽然她很及时地回答了倩倩的问题,但是倩倩对于哪个班级获胜依然一无所知。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要想准确到位地表达意思,就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断句,这样才能让意思的表达更加清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学习写作文,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要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其实,标点符号就是孩子们断句的书面表达方式,而在口语中,我们无须说出标点符号,但也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停顿,这样才能让语意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很久以前,有个书生穷困潦倒,到了食不果腹的程度,无奈之下,只好去投奔往日里相处比较好的朋友,希望朋友能够念旧情收留他一段时间。然而,这个朋友是个非常势利的小人,虽然以前和书生关系甚好,但是,如今看到书生落魄潦倒,恨不得躲开书生远远的。眼看着天色已晚,朋友几次三番隐晦地提醒书生该告辞了,书生当然知道朋友的意思,但是他不想再在破庙里度过寒冷的夜晚,为此只好假装没听懂朋友的意思,继续厚着脸皮留在朋友的家里。
朋友极不情愿地招待书生吃完晚饭,没想到天上突然雷声大作,下起雨来。这个时候,朋友实在按捺不住,只好写了一句话给书生:“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只能凭着断句来表达意思。书生当然知道朋友的意思,当即拿起笔来给这句话加了标点。他一边加标点一边对朋友说:“老兄,你文采斐然,可惜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一直都有所欠缺。看看吧,我把标点符号加好了。”朋友看到书生加的标点符号,无奈之下只好邀请书生留下过夜。原来,书生用标点符号把那句话改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就这样,书生在朋友家的客房里度过了一个还算安适的夜晚,他知道朋友不想继续留下自己,次日早早地告辞,去投奔亲戚了。
因为使用标点符号巧妙,书生如愿以偿地留在朋友家里过夜。如果对朋友的这句话换一种加标点符号的方法,这句话就会成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由此可见,在一句话中使用怎样的标点符号,对于句子意思的表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为了让句意更加到位,我们一定要在写作书面语的时候,用好标点符号,也要在说话的时候,巧妙用好停顿。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表情达意,才能让听话者对我们无言以对。
从语法的角度而言,停顿分为三种。第一种停顿是出于逻辑表达的需要而作出的,例如,上述事例中的停顿就能够更好地表达语句的意思,属于逻辑停顿。第二种停顿是生理停顿,当一句话太长的时候,说话者如果一气呵成,就会非常憋闷,生理停顿恰恰给了说话者一定的时间喘息。第三种停顿是感情停顿。所谓感情停顿,即停顿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例如,很多演讲者在说出感情强烈的惊叹句时,就会采取停顿的方式表情达意,也给予听众感受强烈感情的时间。只要能够合理利用这几种停顿,就会让表达事半功倍。有的时候,合理地停顿还会赋予语言特别的力量,如反击的力量、幽默的力量等,这些如果只依靠语言内容的组织,是很难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