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引导他人思考
在文学的领域,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一定会有悬念,这样才能在表达的过程中吸引读者的注意。同样的道理,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如果设置悬念,则既可以吸引他人,也可以给予他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激发他人开动脑筋,对于很多问题了解得更加明白和透彻。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人说话喜欢卖关子,这就是在设置悬念。说书者在讲述那些长篇故事的时候,为了起到吸引人的作用,说书人总是会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告诉听众“且听下回分解”。这样一来,听众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很想赶紧听到下一回合的讲解,也就此成了说书者忠实的听众。
在给人回话的时候,为了更大程度地吸引他人的注意,让他人对我们的话认真、用心地倾听,我们也可以采取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起他人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于我们的讲述充满强烈的欲望。
这个周末,约翰代表单位参加了本区的技能大赛。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约翰都不能和比赛之外的人通电话,为此妻子玛丽一直都很急于得知结果。比赛结束的当天晚上,约翰还没有赶到家里呢,玛丽就给约翰打电话:“亲爱的,比赛的结果怎么样,你获奖了吗?”约翰假装语气沉重地对玛丽说:“亲爱的,我虽然非常优秀,但是我的对手们同样优秀,甚至在某些方面他们远远地超过我呢!你猜猜,强强相遇,结果如何?”在约翰的一番铺垫之下,原本对于约翰获胜很有把握的妻子有些拿不准,对约翰说:“难道你输了吗?”妻子不敢直接猜测约翰获胜,否则,万一约翰比赛的成绩不好,就会为此感到受挫和伤心。妻子只能以这样试探性的语气猜测约翰是否输了。
约翰说:“亲爱的,在你心里我难道这么不堪一击吗?”妻子更困惑了:“你不是说对手也很强大吗?”这个时候,约翰忍不住笑起来,说:“哈哈,我获胜了,一等奖。”妻子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忍不住嗔怪约翰:“你简直太坏了,怎么能这样呢!吓我一跳,我都在想要怎么做才能安慰你了!”当天晚上约翰回到家里时,妻子已经将庆祝活动的一切准备就绪。
如果约翰直接告诉妻子他获得了一等奖,妻子固然会感到高兴,但也因为没有心怀忐忑猜测的过程而失去后来的惊喜。约翰没有直接告诉妻子比赛的结果,而是先假装心情很沉重,引导妻子进行猜测。妻子既不敢直接猜测好的结果,又不能表现出对约翰毫无信心,为此很为难,不停地猜来猜去。最终,当从约翰口中得知比赛结果的时候,悬着的心如释重负地放下来,因而得到了加倍的惊喜。
设置悬念不但可以让惊喜加倍,还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心理上的缓冲,让人们做好准备接受糟糕的结果。
学校在期末组织了模拟考试。对于六年级的毕业生来说,这次模拟考试就像是小升初的一次预演,为此,对于豆豆的考试表现,爸爸妈妈非常关注。考试结束后,爸爸妈妈一直在等着成绩出来。大概5天后,豆豆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并不理想。豆豆很害怕,拿着成绩单不敢回家。
豆豆磨磨蹭蹭回到家里,刚打开家门,妈妈就着急地问:“成绩出来了吗?”豆豆说:“出来了。”妈妈问:“考得怎么样?”豆豆说:“不太好。”妈妈很着急:“不太好是多少分?”豆豆没有从正面回答,继续卖关子:“反正不像你们期望的那样,挺糟糕的。”妈妈问:“难道不及格?”豆豆说:“也没有那么惨。”妈妈实在按捺不住,拿着豆豆的书包开始翻试卷。豆豆说:“别找啦,试卷不在书包里。你要是做好心理准备了,我就拿出来。”妈妈说:“赶紧的!”豆豆把试卷拿出来,妈妈看到成绩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糟糕,不由得如释重负:“89分,还算可以吧,不过,为什么没考到九十几分呢?”看到试卷不是不及格,也不是六七十分,而是接近90分的89分,尽管这个成绩比妈妈原本预期的要差很多,但是因为有了豆豆之前的卖关子,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所以妈妈倒是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在这个事例中,豆豆运用卖关子的方法,成功地降低了妈妈的心理预期,让妈妈设想到最糟糕的成绩,所以,妈妈在看到豆豆不那么糟糕的成绩之后,也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在人际沟通中,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卖关子的方式来给他人回话,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交流效果。
除了加倍快乐、降低期望之外,卖关子的回话方式还有其他的效果,如激发他人的思维,让他人进行深入的思考。与他人谈话时,有时不妨卖个关子,这样一来,他人就可以在还没有得到回答的情况下,先开动脑筋去思考,也让思想变得更加深入,从而促进沟通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