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建筑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1.最终产品绿色化
20世纪80年代,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面对来自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巨大挑战,2013年国家启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政策导向上表明了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
2017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强调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进建筑产业化,对各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意义重大。
(1)有利于加快建筑业、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属于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完全符合绿色发展要求。一方面,能不断提高住宅建造的集成化、装配化水平,促进建设领域技术进步,推动建筑业向品牌化、标准化、工厂化迈进,从而可以带动整个建筑业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一体化装修,发展成品住宅,可以有效带动各地区房地产业的优化升级。要提高经营性地产比重,以成品住宅为主。而住宅内装设计的标准化正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一环。
(2)有助于推动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民生事业发展。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不断加速,城市形态不断提升,量能体积不断扩大,建筑工业化能够有效地缩短城镇化建设周期,加快开发这些城市空间拓展的增量。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住宅产业的兴起,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住宅建设具有面积广、需求量大、对于国家经济的推动性强等特点,基于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广阔前景,我们针对建筑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包括起步晚、现代化程度不高、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符等进行研究,提出如何实现建筑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可行性措施分析。
2.建筑生产工业化
建筑生产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建筑产品。建筑生产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三部分:建筑设计标准化、中间产品工厂化和施工作业机械化,如图1-3所示。
图1-3 建筑产业工业化
3.全产业链集成化
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用整体综合集成的方法把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组织起来,使设计、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等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采用工程总承包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用价值,如图1-4所示。
4.产业工人技能化
随着建筑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减小,复杂的技能型操作工序将大幅度增加,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急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持证,促进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向高素质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如图1-5所示。
图1-4 全产业链集成化
图1-5 产业工人技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