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其他
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以保证其嵌固作用。对嵌固作用没有直接影响的地下室结构件,当有可靠依据时,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
震害调查表明,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破坏比较轻,而且有地下室对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有利;高层建筑设置地下室,可以提高其在风、地震作用下的抗倾覆能力。因此,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宜规定设置地下室。
(2)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是结构抵抗罕遇地震的关键部位。弹塑性分析和实际震害均表明,底部墙肢的损伤往往较上部墙肢严重,因此对底部墙肢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的要求较上部墙肢高。目前,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通常为100%,其抗震性能尚无实际震害经验,对其抗霞性能的研究以构件试验为主,整体结构试验研究偏少,剪力墙墙肢的主要塑性发展区域采用现浇混凝土有利于保证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因此,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的竖向构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3)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首层的剪切变形远大于其他各层。震害表明,首层柱底出现塑性铰的框架结构,其倒塌的可能性大。试验研究表明,预制柱底的塑性饺与现浇柱底的塑性铰有一定的差别。在目前设计和施工经验尚不充分的情况下,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柱,以保证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
(4)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框架结构的首层柱采用预制混凝土时,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
当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及框架结构,首层柱采用预制混凝土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格控制构件加工和现场施工质量。在研究和论证过程中,应重点提高连接接头性能、优化结构布置和构造措施,提高关键构件和部位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柱底接缝与剪力墙水平接缝的承载能力,确保实现“强柱弱梁”的目标,并对大震作用下首层柱和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塑性发展程度进行控制。必要时应进行试验验证。
(5)结构转换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采用现浇楼盖用叠合楼盖时,需提高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厚度和配筋要求,楼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 mm,且后浇层内应采用双向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同时叠合楼板应设置桁架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