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主要水平预制构件
1.预制混凝土叠合梁
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是由预制混凝土底梁(或既有混凝土底梁)和后浇混凝土组成,分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如图2-10所示。其下半部分在工厂预制,上半部分在工地叠合浇筑混凝土。
图2-10 预制混凝土叠合梁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当采用叠合梁时,框架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次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20mm;当采用凹口截面预制梁时,凹口深度不宜小于50mm,凹口边厚度不宜小于60mm,如图2-11、图2-12所示。
图2-11 叠合梁截面示意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叠合梁;3—叠合板
图2-12 矩形截面叠合梁、凹口截面叠合梁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当叠合梁受扭时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且整体封闭箍筋的搭接部分宜设置在预制部分。
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时,开口箍筋上方应做成135°弯钩,如图2-13所示;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箍筋帽宜两端做成135°弯钩,也可做成一端135°另一端90°弯钩,但135°弯钩和90°弯钩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交错布置,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次梁135°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90°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
图2-13 叠合梁箍筋示意图
1—预制梁;2—开口箍筋;3—上部纵向钢筋;4—箍筋帽
2.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是指预制混凝土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板构件,简称叠合板。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板厚大于180m的叠合板,宜采用混凝土空心板。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
1)预制混凝土钢筋桁架叠合板
预制混凝土钢筋桁架叠合板属于半预制构件,下部为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外露部分为桁架钢筋,如图2-14所示。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部分最小厚度为60mm,叠合板在工地安装到位后应进行二次浇筑,从而成为整体实心板。钢筋桁架的主要作用是将后浇筑的混凝土层与预制底板形成整体,并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提供刚度。伸出预制混凝土层的钢筋桁架和粗糙的混凝土表面保证了叠合板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能有效地结合成整体。
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一般为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叠合板,简称PK叠合板,如图2-15所示。
PK叠合板以倒“T”形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带肋薄板为底板,肋上预留椭圆形孔,孔内穿置横向非预应力受力钢筋,然后再浇筑叠合层混凝土从而形成整体双向受力板。
PK叠合板的预应力钢筋采用高强消除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刚度及抗裂性能。施工阶段板底不需设置竖向支撑,预制构件单向简支受力,使用阶段叠合板整体双向受力,是二次受力的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图2-14 预制混凝土钢筋桁架叠合板
图2-15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
3.其他预制构件
1)预制混凝土楼梯板
预制混凝土楼梯板,受力明确,外形美观,避免了现场支模,如图2-16所示。安装后可作为施工通道,节约了施工工期。
2)预制混凝土阳台板
预制混凝土阳台板如图2-17所示。它能够克服现浇阳台支模复杂,现场高空作业费时、费力以及高空作业时的施工安全问题。
图2-16 预制混凝土楼梯板
图2-17 预制混凝土阳台板
3)预制混凝土空调板
预制混凝土空调板通常采用预制实心混凝土板,板顶预留钢筋通常与预制叠合板的现浇层相连,如图2-18所示。
4)预制混凝土女儿墙
预制混凝土女儿墙如图2-19所示,处于屋顶处外墙的延伸部位,通常有立面造型,采用预制混凝土女儿墙的优势是安装快速、节省工期。
图2-18 预制混凝土空调板
图2-19 预制混凝土女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