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装配式建筑常见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5.8 装配式建筑常见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与生产工艺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建筑工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问题也越来越严峻,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改善了建筑中高污染的现象,简化了现场施工的环节,有效地保护了施工现场的环境。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本小节总结了诸多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1.叠合板裂缝问题

1)原因分析

叠合板养护时间不够,叠合板尚未达到规定强度,如图5-32所示。

2)处理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重新更换合格的叠合板,考虑现场进度,可以出具相关专项修补方案报监理、甲方审批通过后进行整改。

(2)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叠合板必须达到强度的100%方可进行拆模吊装。

(3)监理单位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工作。

图5-32 叠合板裂缝

2.主筋不在箍筋内问题

1)问题描述

主筋偏位,预制加工厂预留箍筋长度不足,节点处墙体主筋不在箍筋内的问题,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如图5-33所示。

图5-33 主筋不在箍筋内

2)处理措施

(1)采取相应的加强补救措施。

(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避免出现钢筋偏位现象。

(3)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加工厂,重新设计箍筋外伸长度,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3.预制构件灌浆不密实问题

1)原因分析

灌浆料配置不合理,灌浆管道不畅通、嵌缝不密实造成漏浆,操作人员粗心大意未灌满,如图5-34所示。

2)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配比及放料顺序进行配制,搅拌方法及搅拌时间根据说明书进行控制。

(2)构件吊装前应仔细检查注浆管、拼缝是否通畅,灌浆前半小时可适当撒少量水对灌浆管进行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图5-34 预制构件灌浆不密实

(3)使用压力注浆机,一块构件中的灌浆孔应一次连续灌满,并在灌浆料终凝前将灌浆孔表面压实抹平。

(4)灌浆料搅拌完成后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5)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工作人员施工质量意识。

4.预制构件缺少预留拉筋问题

1)原因分析

主要是设计问题,设计时候考虑不够周全,造成部分重要节点处设计不合理,如图5-35所示。

图5-35 预制构件缺少预留拉筋

2)处理措施

(1)施工单位加强对现浇节点处的检查,监理单位、甲方进行复查。

(2)要求设计对此部位增加拉筋,并要求认真检查设计情况,如有遗漏,及时整改。

(3)对于已经生产好的构件,还没有安装的要求在侧面植墙拉筋,已经安装好的,后期接缝处做好加固措施。

5.预制构件钢筋偏位问题

1)原因分析

楼面混凝土浇筑前竖向钢筋未限位和固定,楼面混凝土浇筑、振捣使得竖向钢筋偏移,如图5-36所示。

图5-36 预制构件钢筋偏位

2)预防措施

根据构件编号用钢筋定位框进行限位,适当采用撑筋撑住钢筋框,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插筋平面布置图及现场构件边线或控制线,对预留插筋进行现场预留墙柱构件插筋进行中心位置复核,对中心位置偏差超过10mm的插筋应根据图纸进行适当的校正。

6.钢筋连接问题

1)问题描述

现浇节点处钢筋连接存在套筒接头处未拧紧、搭接流于形式、钢筋严重弯折等问题,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2)原因分析

一是钢筋套筒连接时工人操作不到位,二是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如图5-37所示。

图5-37 钢筋连接问题

3)处理措施

(1)钢筋套筒接头在平台混凝土浇筑时加强保护措施,避免造成上面有杂物。

(2)钢筋连接时工人应采取清洗、涂油等措施,保证套筒连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管理人员需加强现场管理,对每个套筒连接处加强检查,监理做好旁站工作,工程部认真复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封口砂浆过多问题

1)问题描述

楼梯井处外墙水平缝密口砂浆过多,严重影响灌浆质量。

2)原因分析

此部位下层预制构件未留企口,导致水平缝隙过大,如图5-38所示。

图5-38 封口砂浆过多

3)处理措施

(1)重新采取封堵措施,并将处理方案报监理、甲方工程部审核通过后实施。

(2)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严禁密口砂浆过多导致灌浆质量无法保证。

8.预制构件到场验收、堆放问题

1)问题描述

预制构件现场随意堆放,出现上下排木方垫块不在一条直线上,极容易产生裂缝,如图5-39所示。

图5-39 预制构件到场验收、堆放

2)处理措施

预置构件堆放时,一是必须要求堆放场地比较平整,如场地不平,则需调整垫块,保证底层垫块在同一平面,保证底层预制构件摆放平整,受力均匀;二是叠合板堆放层数不能超过10层,6~7层为宜;三是板与板之间不能缺少垫块,且竖向垫块需在一条直线上,所有垫块需满足规范要求。

9.吊点位置设计不合理问题

1)问题描述

现场吊装过程中,产生明显裂缝,破坏预制构件,如图5-40所示。

图5-40 吊点位置设计不合理

2)原因分析

一是预制构件本身设计不合理;二是吊点设计不合理。

3)处理措施

(1)对吊点不合理的构件做退场处理。

(2)要求重新设计吊点位置。

10.预制墙板吊装偏位问题

1)问题描述

预制墙体偏位比较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如图5-41所示。

2)原因分析

夜间施工,墙体校验时出现失误。

3)处理措施

(1)校正墙体位置。

(2)施工单位加强现场施工管理,避免发生类似问题。

(3)监理单位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工作。

11.吊装碰损问题

1)问题描述

现场发现墙体密口砂浆部位出现明显裂缝,如图5-42所示。

2)原因分析

吊装时现场指挥人员失误,吊装过程中碰撞到已经固定好的预制墙体,造成墙体松动。

3)处理措施

(1)重新检查墙体垂直度,调整固定螺栓,确保预制墙体的垂直稳定。

图5-41 预制墙板吊装偏位

图5-42 吊装碰损

(2)密口砂浆位置重新施工,确保砂浆密实。

(3)施工单位加强现场吊装管理,规范吊装,避免野蛮施工吊装行为。

12.预制构件斜撑预埋螺栓固定点缺失问题

1)问题描述

部分预制构件斜撑预埋螺栓固定点缺失、偏位,容易造成后期在楼板打孔植筋破坏预埋线管的隐患,如图5-43所示。

图5-43 预制构件斜撑预埋螺栓固定点缺失

2)处理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图纸确定所有固定点位置并做好相应标记,在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检查现场预留固定点位筋的数量和质量,既不能缺失,也不能偏位超标。

(2)监理单位和甲方工程部要加强此部位的验收工作。

13.预制构件管线遗漏、凿槽问题

1)问题描述

现场发现部分预制构件预埋管缺少、偏位等现象,造成现场安装时需在预制构件凿槽等问题,容易破坏预制构件,如图5-44所示。

2)原因分析

一是构件加工过程中预埋管件遗漏,二是管线安装未按图施工。

图5-44 预制构件管线遗漏、凿槽

3)处理措施

加强管理,预埋管线必须按图施工,不得遗漏,在浇筑混凝土前加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