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后浇混凝土连接

2.3.3 后浇混凝土连接

后浇混凝土是指预制构件安装后在预制构件连接区域或叠合层现场浇筑的混凝土。

后浇混凝土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非常重要的连接方式,基本上所有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都会有后浇混凝土。

后浇混凝土钢筋连接是后浇混凝土连接节点最重要的环节。后浇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浇结构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机械螺纹套筒连接、钢筋搭接、钢筋焊接等。

为加强预制部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预制混凝土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须做成粗糙面或键槽面,或两者兼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如图2-41所示。

平面、粗糙面和键槽面混凝土抗剪能力的比例为1∶1.6∶3,即粗糙面的抗剪能力是平面的1.6倍,键槽面的抗剪能力是平面的3倍。

粗糙面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人工凿毛法:人工使用铁锤和凿子剔除预制构件结合面的表皮,露出碎石骨料。

(2)机械凿毛法:使用专门的小型凿岩机配置梅花平头钻,剔除结合面混凝土表皮。

(3)缓凝水冲法:在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前,将含有缓凝剂的浆液涂刷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后,利用已浸润缓凝剂的表面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缓凝时间差,用高压水冲洗未凝固的表层混凝土,冲掉表面浮浆露出骨料形成粗糙表面。

图2-41 接触面处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中对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作下列规定。

(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2)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如图2-42所示。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按规程的规定计算确定;键槽的深度t不宜小于30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可贯通截面,当不贯通时槽口距离截面边缘不宜小于50mm;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

(3)预制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侧面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也可设置键槽;键槽深度t不宜小于20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

(4)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应均匀布置,键槽深度不宜小于30mm,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柱顶应设置粗糙面。

(5)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

图2-42 梁端键槽构造示意图

1—键槽;2—梁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