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6.3.2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安装是将预制构件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通过节点之间的可靠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混凝土结构的过程。预制构件安装的质量对整体结构的安全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过程实施全面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安装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从施工前的准备、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施工试验、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检验、隐蔽工程验收、结构实体检验等多个方面进行。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有以下要求。

①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②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③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④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构配件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工中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

⑤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⑥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1.施工前的准备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工程特点和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施工复核及验算,编制装配式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由相关单位完成深化设计,并经原设计单位确认。施工单位应根据深化设计图纸对预制构件施工预留和预埋进行检查。

施工现场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控制考核制度。

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管理和施工技术特点,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严禁未培训上岗及培训不合格上岗。

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并配备吊装设备;应根据预制构件存放、安装和连接等要求,确定安装使用的工器具方案。

设备管线、电线、设备机器及建设材料、板类、楼板材料、砂浆、厨房配件等装修材料的水平和垂直起重,应按经修改编制并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具体要求执行。

2.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检验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涉及预制构件安装、后浇区模板与支撑、钢筋、混凝土等分项工程。其中,模板与支撑、钢筋、混凝土的工序检验可参见现浇结构的检验方法。本节重点讲述预制构件安装的工序检验。

(1)对于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进场时应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和表面标识。预制构件的质量、标识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连接钢筋、套筒或浆锚的主要传力部位,不应出现影响结构性能和构件安装施工的尺寸偏差。对已经出现的影响结构构性能的尺寸偏差,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许可后处理。对经过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3)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外观质量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对已经出现的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处理,对经过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4)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之间的钢筋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应对接头施工进行工艺检验。

(5)灌浆套筒进场时,应抽取试件检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并应抽取套筒采用与之匹配的灌浆料制作对中连接接头,并做抗拉强度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中Ⅰ级接头对抗拉强度的要求。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且破坏时应断于接头外钢筋。此外,还应制作不少于1组40mm×40mm×160mm灌浆料强度试件。

(6)灌浆料进场时,应对其拌合物30min流动度、泌水率及1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3h膨胀率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有关规定。

(7)施工现场灌浆施工中,灌浆料的28d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强度的试件应在灌浆地点制作。

(8)后浇连接部分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9)预制构件外墙板与构件、配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10)连接节点的防腐、防锈、防火和防水构造措施应满足设计要求。

(11)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当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少于10MPa或具有足够的支撑时,方可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

(12)已安装完毕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荷载。

(1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接缝处防水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合格证、厂家检测报告及进厂复试报告。

(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灌浆应饱满,所有出浆口均应出浆。

(1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安装完毕后,预制构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2的要求。

表6-12 预制构件安装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续表

(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防水节点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17)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报告、项目复试要求,应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3.隐蔽工程验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应在安装施工及浇筑混凝土前完成下列隐蔽项目的现场检验。

(1)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之间、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2)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结构连接处混凝土粗糙面的质量或键槽的数量、位置。

(3)后浇混凝土中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

(4)钢筋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锚固长度。

(5)结构预埋件、螺栓连接、预留专业管线的数量与位置。构件安装完成后,在对预制混凝土构件拼缝进行封闭处理前,应对接缝处的防水、防火等构造做法进行现场验收。

4.结构实体检验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对结构实体进行检验,并不是在子分部工程验收前的重新检验,而是在相应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进行的验证检验,其目的是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验收,真实地反映结构混凝土强度、受力钢筋位置、结构位置与尺寸等质量指标,确保结构安全。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连接部位及进场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应做结构实体检验。

结构实体检验分现浇和预制两部分,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等方面的检验。当工程合同有约定时,可根据合同确定其他检验项目和相应的检验方法、检验数量、合格条件。

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并见证,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可由专业检测机构完成,也可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完成。为保证结构实体检验的可行性、代表性,施工单位应编制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结构实体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的方案应在施工前编制,其他检验方案应在检验前编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同现浇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连接预制构件的后浇混凝土结构同现浇混凝土结构。

(2)进场时,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的预制构件部位同现浇混凝土结构。

(3)进场时,按批次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的预制构件部分可不进行。

混凝土强度检验宜采用同条件养护试块或钻取芯样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检测。

当混凝土强度及钢筋直径、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做检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