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一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设备与管线系统是指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目前的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一般均将设备管线埋在楼板现浇混凝土或墙体中,把使用年限不同的主体结构和管线设备混在一起建造。若干年后,大量建筑虽然主体结构尚可,但装修和设备等早已老化,改造更新困难,甚至不得不拆除重建,缩短了建筑使用寿命。因此,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宜与主体结构相分离,应方便维修更换,且不应影响主体结构安全。这种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称为管线分离,如图3-1所示。

图3-1 管线分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宜采用集成化技术,标准化设计,当采用集成化新技术新产品时应有可靠依据。设备与管线应合理选型,准确定位。设备和管线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预留预埋应满足结构专业相关要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设计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结构深化设计以前,可以采用包含BIM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对各专业管线在预制构件上预留的套管、开孔、开槽位置尺寸进行综合及优化,形成标准化方案,并做好精细设计以及定位,避免错漏碰缺,降低生产及施工成本,减少现场返工。不得在安装完成后的预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开洞。穿越楼板管线较多且集中的区域可采用现浇楼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部品与配管连接、配管与主管道连接及部品间连接应采用标准化接口,且应方便安装使用维护。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宜在架空层或吊顶内设置。公共管线、阀门、检修口、计量仪表、电表箱配电箱、智能化配线箱等,应统一集中设置在公共区域。设备与管线穿越楼板和墙体时,应采取防水防火、隔音密封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