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3.3 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出台政策,忽视培育企业(政府层面)。

近年来,各地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但在推进过程中缺乏企业支撑,尤其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提供的建设项目也缺乏对实施过程的总结、指导和监督。

(2)重视技术研发,轻视管理创新(企业层面)。

近年来,一些企业自发地开展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但忽视了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的建立,变成“穿新鞋走老路”。

(3)重视结构技术,轻视装修技术(企业层面)。

企业在建筑工业化发展初期重视主体结构装配技术的应用,缺乏对建筑装饰装修技术的开发应用,忽视了房屋建造全过程、全系统、一体化发展。

(4)重视成本因素,轻视综合效益(企业层面)。

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注重成本提高因素,忽视通过生产方式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益所带来的长远效益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2.发展的对策建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15年“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的要求。

“新跨越”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要跨越一个发展阶段、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一个新高度,不是单纯地加快速度或简单地用“行政化”手段推进,更不是一哄而上,而是在不同的领域有先有后、有所侧重,重点突破,追求一种速度与质量并重、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交替、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的协调发展模式。

因此,要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跨越,必须要有新思维、新举措,做好准备,才能迎接挑战。

(1)实现新跨越需要统一行动计划。

建筑产业现代化覆盖建筑的全产业链、全过程,产业链长,系统性强,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及,更不是有的部门抓“住宅产业现代化”,有的部门抓“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议要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制订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优化配置政策资源,统一调动各方面力量,统筹推进,协调、有序发展。

(2)实现新跨越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理念一致、目标一致、步骤一致,要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各个层次、各种要素、各种参与力量进行统筹考虑,要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做好总体规划。不是简单地喊一个口号,或出台一些激励的政策。在制定推进政策、措施的同时,要结合市场条件,适度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跃进,一哄而上。

(3)实现新跨越需要重视管理创新。

建筑产业现代化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技术创新,另一个是管理创新。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多地注重了技术创新,忽视了管理创新,甚至有的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技术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新的技术成果仍然采用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及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现阶段管理创新要比技术创新更难、更重要,应摆在更高的位置。

(4)实现新跨越需要培育企业能力。

企业是主体,没有现代化企业支撑就无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的专业化技术体系尚未成熟,现代化管理模式尚未建立,社会化程度还很低,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各环节缺技术、缺人才、缺专业化队伍仍具有普遍性,市场的信心和能力尚未建立。因此,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培育企业的能力,包括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

(5)实现新跨越需要树立革命精神。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变革。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对现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冲击,对整个行业也将带来一系列变化,可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整个建筑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拿出革命精神和勇气去面对改革发展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总之,要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跨越,必须在技术集成能力、创新管理模式、转变生产方式、企业能力建设、政府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开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