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一般规定
内装系统是指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组合而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整体。
1.一体化协同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内装设计应遵循标准化设计和模数协调的原则,宜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从目前建筑行业的工作模式来说,都是先进行建筑各专业的设计,之后再进行内装设计。这种模式使得后期的内装设计经常要对建筑设计的图纸进行修改和调整,造成施工时的拆改和浪费。因此,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内装设计应与建筑各专业进行协同设计。
2.管线分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内装设计,应满足内装部品的连接、检修更换和设备及管线使用年限的要求,宜采用管线分离。从实现建筑长寿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采用内装与主体结构设备管线分离,是为了将长寿命的结构与短寿命的内装、机电管线之间取得协调,避免设备管线和内装的更换维修对长寿命的主体结构造成破坏,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3.干式工法
干式工法是指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现场采用干作业施工工艺的干式工法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内容。我国传统现场具有湿作业多、施工精度差、工序复杂、建造周期长、依赖现场工人水平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干式工法作业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品质,如图3-3所示。
图3-3 干式工法地面施工工艺
4.装配式装修
采用干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称为装配式装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进行装配装修。推进装配式装修是推动装配式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装配式装修的设计建造方式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
(1)部品在工厂制作,现场采用干式作业,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大量人工和管理费用,大大缩短建设周期,综合效益明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节能环保,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施工现场大部分为干式工法,可减少噪声、粉尘和建筑垃圾等污染。
(4)便于维护,降低了后期运营维护的难度,为部品更换创造了可能。
(5)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施工生产的尺寸误差和模数接口问题。
5.全装修
全装修是指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全部安装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性能的状态。全装修强调了建筑的功能和性能的完备性。装配式建筑的最低要求应该定位在具备完整功能的成品形态,不能割裂结构、装修,底线是交付成品建筑。推进全装修,有利于提升装修集约化水平,提高建筑性能和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全装修是房地产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推进我国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6.其他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内装部品与室内管线应与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紧密配合,预留口位置应准确到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在内装设计阶段对部品进行统一编号,在生产、安装阶段按编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