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 虫

妈 虫

我的男神孔刘,隐居两年以后新演了一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名字不太“惹味”,但为了偶像我仍然兴致勃勃地看了预告片,感到有点意外。是寡淡得让我意外。跟孔叔过去的剧本相比,这次居然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年人巡礼,衬衣扣到脖子下面第二颗的那种中年。更意外的是,原著是一部略有点流水账嫌疑的女性成长史,文笔平平不说,女主角金智英的人生里也没有什么柳暗花明。在同龄的我看来,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倒更像是朋友圈里天天看到的未分组日记。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忘了加味精和辣酱,也没什么咖啡文艺气息的电影,在韩国居然引起轩然大波,不仅女主角遭到抨击,就连荐影的女艺人们都遭到了口诛笔伐,让人想起去世的女明星雪莉。有条留言让我印象深刻:“找女朋友首先问一句,看没看过《82年生的金智英》,说看过的全部不行。”这回愤怒的似乎全是男网友。

大概因为这样,女观众久违地同仇敌忾,给影片打出了9.6分的感情分。事实上,在此之前,未婚女孩子们也一样叫金智英这样的家庭妇女“妈虫”,一样笑她们只能靠老公养活。

中国的情况,大概也是半斤八两吧。

前几年,我好不容易重新坐进写字楼上班,每周一早上十点开始,中年“妈虫”才找到做人的乐趣,连去打印室跑腿都有说不出的快活。我的格子间与年轻姑娘们挨着,一开始她们懒得理睬我,是靠着不停请大家吃午饭喝奶茶,才慢慢得到接纳。二十多岁的女孩们不喜欢穿内衣,素面朝天画个大红嘴唇,同时拥有五个偶像,养五只金钱龟名字全都叫多多。有个小女生开始看我的公众号,说我的排版土掉渣,又教育我不要使用玫瑰花表情包。

跟她们在一起虽然新鲜,却也很容易自卑。

偶尔她们会放下身段来请教,比如新闻里报道产妇跳楼的事件,她们问:“生孩子真的会疼到跪下吗?”我说,当时我儿子的爸爸也在产房,他只看了一眼就晕血逃走。

女孩子们当即集体摇头,“真可怕,不如多挣钱少生产”。

真聪明。

我父母以前常说一句话:“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可我却自打大学毕业便处处踏错节拍,过早结婚,过早生育,同学们都在拼事业的时候,我待业在家丧失收入,等到别人财务安稳打算当全职妈妈的时候,我却半被迫重返职场,要从头开始。

我和女孩们手挽手去买牛油果奶昔,坐在马路边讨论李圣经的口红色号,“四年二班妈妈”微信群这时候开始振动:

“今天的作业是一二三四五六七页,请家长监督完成。”

“明天教师培训停课一天,请家长安排好孩子在家学习。”

还有一条未读私信:“Chase妈妈,最近他上课不专心,作业也没交,请你注意一下。李老师。”

瞬间被打回原形。

怪谁去呢?当初是自己要生小孩的。

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是自愿做全职妈妈的,虽然明知无聊又辛苦,却觉得没什么比工作更受罪。寒冬的早晨挤地铁,带着严重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咬牙加班,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每天准时到来的“5点半恐惧”,每天临近5点半下班时间,谢顶的男领导就会踱到我身边问:

“小曹啊,晚上没安排吧?”

陪跳交谊舞,被摸大腿,半夜11点打电话叫我去宾馆房间,竟然是一个985高校毕业生在国家喉舌机关的夜班工作。我难以想象只有高中文凭的女孩会遭遇些什么。有些事情,从来没人拿着刀逼你,可是你必须要做。

然而躲在安乐窝的好景并不长,儿子还没学会说话,女儿又出生,我延长了在家“服役”的时间,渐渐诸公开始十分自然地对我发号施令,连我妈妈都被教育,看你女儿,在家带孩子的人买这么多衣服做什么。

世界说是很大,却没有一处太平地方。

身为东亚女性,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懂事”“让着弟弟”“听姐姐的话”,即使能力出色,待人依旧要低眉顺眼。所以我不擅长与人发生冲突,但凡意见不合,纵使全身心厌恶,也不与之争什么公道。我亦不愿被人说“泼妇”“没有教养”,因此遭遇羞辱往往选择闭眼忍耐。即使如此我仍算幸运,至少是生活宽裕的“妈虫”,际遇差一些的,不少人只能远遁一线大城市,在听不到身后指点的地方独身、当单亲妈妈。孤身闯荡北上广深而最终幸存者,你我均知要蹚多少火海,杀多少牛鬼蛇神,每天都像过关,咬碎牙齿和血吞。我是亲眼看着自己的母亲这样走过来的。

每逢目睹以上,我都觉得奇怪又委屈,按照内心的愿望活着难道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吗?像孩子一般,饿了就哭,困了就睡,十分心安理得,为何长大后反而变得畏畏缩缩了呢?为什么大家要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集体去当82年生的金智英呢?明明只是肉体凡胎,社会却要你神通广大,如此没礼貌的要求,为什么就不能拒绝呢?

可是看看我自己的女儿,从小接受国际教育,父母给予思考自由,生活无忧无虑,这样的女性,居然也从小就擅长察言观色。她一早就知道,在更大的世界里,哥哥想要什么都更容易。

直到今天,做女人仍然很难,每一分每一秒都难。还是这样的。

面对这样的命运,女人的韧性之强,连自己都想象不到。

好友小伟,离婚后单身,也无意再婚,可是爸妈十分热衷撮合相亲,她从不抗拒,抽空在公司楼下赴约,“就当多认识个朋友呗,有的还帮我喂猫。”她笑眯眯。

与前夫不欢而散的阿策,带着儿子“净身出户”,最近再婚,夫妻恩爱,对方没有婚史,身家殷实,对继子也相当和善。旁人只道她使用了非常手段。她说:“我要亲身示范给儿子看,别把女人当大闸蟹一般,过了时令就要打折甩卖。”

年近四十一直没有结婚的大治,一个人住在酒店顶层,父亲为这独生女儿的终身大事几乎要心肌梗死,可她无所谓,照样两点一线到公司上班,忍着老爹的脾气,低头当他的上马石。她说:“我脸皮厚。”

彼时当家庭主妇当到度日如年的我,正是受到大治激励,“厚着脸皮”向家人发布了如下友好提示:

“家不是公司,请把老板派头留在门外,家务一人一半。”

居然奏效。

从此我明白,正因为自小受教育,明是非,懂得善解人意,包容忍让,所以才更要为自己说话。

改变别人太难,那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