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买不到的快乐

钱买不到的快乐

经常听人说,Didi你别忘了,你的从容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哦。如果有足够的钱,谁都可以自由地生活啊。

那就谈谈钱吧。

不久前我正好在《第一财经周刊》看到一篇文章《挣够多少钱才能40岁退休?》从通货膨胀、投资收益率和人口学的角度去计算自由的价格。猜猜这篇文章的结论是什么?既不是2亿元,也不是200万元,而是“现代人并不想提前退休”。

哈哈,正是这样。

包括我在内的,数千万计在家写作、画画、教钢琴的人,退休大概就是死掉的那一天吧。

世界地球日那一天,女儿对我说:“妈妈,我是活不到80岁的。”

我骇然:“为什么?”

她说,因为还没到那一天,地球就已经被人类毁灭了。

但她仍然每天无忧无虑的,比许多成年人洞彻。

我和熊猫结婚时,正好碰上中国一线城市房价起飞,而我俩从没有买过一套房子,朋友们个个扼腕:“若是早年买他五六套房子,你俩现在还苦哈哈干什么公司,看看那些炒房的,现在都自称投资人。”确有不少例子,手上恐有五十套房,宁可不睡觉三部电话轮流接听也不能错过任何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机会,雇两个司机,三个菲佣,四个保镖,打理大宅,维护游艇。

中国财富榜上几位有名有姓的叔伯阿姨近日操办自家大宅的焕新工程,偶尔交流一二,听到的全是气馁:“五千万什么都没做出来”“已经敲掉重来第三回了”“没有信心了……”。这应了那句“天道好轮回,装修放过谁”。

说自由太远,说幸福太虚,有钱甚至阻止不了你家地板泡水。拥有五十套房子的深圳“拆二代”,根据深圳大学的调研结果,是吸毒和赌博的高发群体。

生活需要健康的现金流,真正身心自由,不能没有钱。不负债才能买到自由的门票。北京某电影大亨变卖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搭救资金链断裂的公司,是一桩典型案例。想欣赏莫奈与德加,去美术馆就好,讲解、灯光、温湿度,样样都比私家周全,何必要据为己有?京都御三家之一的俵屋旅馆,每间和室悬挂唐宋名家真迹,仍然是绷紧了的风雅,不及山中的民舍自在。

风花雪月,本不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编辑、记者、作家,这些靠洞察人性吃饭的职业,见太多高楼起,楼塌了,不少人选择远走大理丽江,归隐于古老的少数民族村落。每次拜访,我总要感叹这真是极聪明的选择:边陲风光旖旎,藏富于民,家家琴棋书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较汉人风雅更胜一筹,吃住成本却不及北上深百分之一,对并不阔绰的文人而言,无疑是有尊严的归宿。一位学历和家庭背景都不算顶尖的女朋友,选择在海滨城市厦门创业,两三年间实现了盈利。她跟那些奉行“996”(早九晚九、一周六天工作制)的创业者不同,经常和男友外出度假,学习插花,研究做饭。女孩喜欢穿带花边的雪纺连衣裙,说话柔声细语:

“再喜欢的工作,也不能取代生活的快乐啊。”

生活究竟是什么,一人一个活法,我没有准确答案。大抵说来,红尘岁月,奋力拼搏,鲍参翅肚,儿孙满堂,这是一类圆满。但说江湖潇洒,雁过无痕,拿得起放得下,其实花不了几个钱。

总是要选的。真什么都得到,代价就太大了,折寿也说不定。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