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天晴了。

一场大雪,给盐滩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银装,清晨的太阳,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各种奇妙的颜色,使盐滩呈现出一片壮丽的景象。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护理,严志诚的伤势完全好了。今天他要出“院”,正式工作。他打算首先到附近的几个盐村看一下。他身负重伤,几个月没有见到那里的乡亲们,那里的工作也只是听同志们汇报。现在,他想亲自看一看,问一问,研究一番,看是否还存在或遗留什么问题。行前,他要再看一看这个养育着他的盐村,然后向村长张双安告别一下。于是,他踏着雪,走出门来。

严志诚这两天的心情,依然平静不下来。田冬生、李海山、董满仓分头领着人去盐区各村协助地方政府发动群众,巩固发展抗日民主政权,都取得了很大成绩,都陆续返回驻地。现在,产盐季节已过,遍地都已封冻,夺盐任务暂告一段落,下一步工作该如何进行呢?他又想到了营救老政委杨洪海的事儿。原来去侦察过这方面的情况,可是,敌人封锁得很严,要把杨洪海同志解往天津。去的具体日期、时间、方法都还不知道。为此,又派李海山去三水镇和老赵联系。去了几天了,现在还没有回来。

严志诚在被雪覆盖着的街道上,慢慢地走着。他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用大红纸写的春联。这大红纸是新的,春联的内容也是新的。很显然,由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盐区党、政组织和盐民游击队的宣传活动,和抗日斗争的实践,使盐区人民觉悟提高了,认识提高了。那春联上,有的写“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有的写“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他看着,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古老的盐村,面貌变了,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它显示着党的政策深入人心,预示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

严志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迎着那东方升起的朝阳,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走着,想着。

“站住!”

严志诚听得身后有人喊了一声,回头一看,“噗哧”一声,笑了。

原来身后站着一个孩子。他穿着一身新棉衣,光着头,头顶上一根小辫直挺挺地立着;手里拿着的一根用竹竿做的红缨枪直对着他,瞪着两眼,直盯着他。

严志诚一瞅是董二旦。他笑着走过去,伸手抓住了二旦的小辫说:“二旦,我还是伤员吗?怎么,看伤员还拿着红缨枪啊?”

二旦打算摇头,可摇不动,因为小辫被人家抓住了。他翻了翻眼皮,说:“谁说你是伤员了,人家不是早不看着你了吗?”

严志诚问:“那你这是做啥?”

二旦把手里的红缨枪往雪地上一立,说:“我试试你的胆子。”

严志诚一听笑得更厉害了。他松开了二旦的小辫,把红缨枪抄了过来,两手攥着,抖了几下,那根小竹竿,在他的手里颤的就像弹簧一般。

董二旦赶忙上前,抓住红缨枪喊:“你别给我弄折了!”

严志诚把红缨枪还给二旦,然后把他抱了起来,问:“这枪是谁给你做的?”

“我爷爷。”董二旦说:“爷爷说了,我现在是儿童团团长了,过年不给我钱花,就给我这根扎枪,叫我站岗放哨打鬼子。

严志诚听了。心里一阵火热,一个几岁的孩子,都时刻想着阶级仇、民族恨,都时刻记挂着抗日救国!于是他问:“二旦,你听你爷爷的话吗?”

“听!”董二旦倒在严志诚的怀里回答。

严志诚看着二旦,打心眼里喜欢,一下子把他连人带扎枪都给托了起来,往上一扔,又接住,然后又轻轻地放在地上。

二旦站稳,问:“这是干啥?”

严志诚笑着说:“我也是试试你的胆子。”

二旦说:“你的胳臂……”

严志诚问:“这回你不是看见了吗?怎么样,好了吧?”

董二旦点头笑了。然后他立正站好,郑重其事地说:“报告队长,我召集儿童团站岗放哨去了。”说罢,转身跑了。

严志诚的心里可高兴了。田冬生他们汇报说:三岔口以东,硝坨子、盐庄子、沙岗子一带,群众都发动起来了,组织起来了。连三岔口以西,有的村庄,也建立了民兵组织、工会、妇救会和儿童团。对,有党,有毛主席,有这组织起来的千百万群众,包括这些懂得革命道理的孩子们,什么困难也能克服,抗日战争必然会取得胜利!

严志诚站住,看着董二旦一面跑一面呼喊着小伙伴们的名字;铺满阳光的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长串脚印儿。不一会儿,两个,三个……随着董二旦的喊声,孩子们越集越多,一块儿朝着村头跑去……

严志诚正走着,见迎面张小虎陪着李海山匆匆地走来。张小虎已经调到队部当了通信员。他清早起来去给群众挑水,看见李海山外出执行任务回来,就陪着来了。

严志诚一见李海山回来,立即迎了上去:“海山同志,你回来了?”

李海山看见严志诚,便往前跑了两步,拉住严志诚的手,说:“志诚队长,有重要情况……”

严志诚听说有重要情况,在街头上说话不方便,就拉着李海山回到张大妈家里。这时,董满仓、田冬生已在张大妈家里。

李海山进屋,没有落座,就说:“队长,敌人把得好紧啊,这个头还真不好接,差一点把人急死!”

“最后接上头了吗?”严志诚问。

李海山把身上的棉袄一甩,脱下来,扔在炕上,兴奋地说:“昨天晚上,我在一个饭铺里见到了老赵同志,他说,明天晚上八点整,高乔准备用火车,把老政委送到天津!”

严志诚一阵惊喜,他一把抓住李海山的胳臂问:“情报可靠?”

李海山一拳砸在炕桌上,瞪着眼说:“完全可靠!老赵同志说,他在日本宪兵队监狱里当翻译赚了便宜,这事非常机密,连盐警队的头子都不让知道。”他看了看严志诚,接着又说:“依我看,队长你就决定,咱们去人半路上把老政委一救,就完了。”

“救是一定要救,可是还得再合计合计。”严志诚沉思着说。

李海山一听,急了:“不是早合计好了吗?还合计啥?干吧,还有百儿八十里地呢!”

严志诚完全理解李海山的心情,其实,他自己的心愿又何尝不是越快定下来越好呢!这个问题,以前,部队的几个负责同志在一起研究过,砸监狱、抢刑场、截刑车三种办法全想到了,并且有了具体的打算。可是,现在他又想,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消灭敌人呢?这一仗必须要巧。于是他摆了一下手,向大家说:“同志们,多想出智慧。大家好好地考虑考虑,怎样才能万无一失,取得更大的胜利,更大的战果。”

董满仓吧嗒着小烟袋,说:“以前,我们想到,将老政委救出来后,把敌人引到相反的方向,这是好的。刚才志诚这么一说,我想,能不能把他们引到一个地方,打他一家伙呢?”

田冬生一听,对呀。他说:“现在的八点钟,天早就黑了。我们截了刑车,敌人准得乱了营,必然四处出动,妄图把我们截住。夜间行动,黑灯瞎火,我们和他绕圈子,能不能叫他们……”说着,他用手在炕上比画着,两眼望着严志诚。

严志诚点了点头,两只手张开来往一块儿一并,说:“最后我们脱开身,那他们自己就跟自己……哈……”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他又说:“来,大家发言出主意。”

几个人热烈地议论起来。

这个问题研究妥当之后,严志诚建议,派人和友邻部队联系,请配合一下;最后,张大妈又提出要各村民兵进行配合,注意警戒,同时,地方上也要做好后勤支援。

李海山听着大伙设计出这么巧妙的打法,又出了这么多好主意,摸着自己的脑袋,“嘿嘿”地笑了。

严志诚深感群众的智慧无穷,三个臭皮匠,就顶个诸葛亮;自己只是考虑了一下,经大家一讨论,主意、方法、步骤全有了。最后,他根据大家的意见,提出一个具体的战斗方案,并进行了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