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中国礼》简介
《温良恭俭中国礼》这本书是由张立敏创作的,《温良恭俭中国礼》共有38章节
1
序
自上世纪末以来,“微”字一步步走入我们的生活。先是微机、微生物、微量元素,然后是微博、微信、微视、微观察、微语言、微电影、微讲堂,最后是微店、微商、微客、微营销...
2
前 言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重视礼仪是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就拿华夏民族这个称谓来说吧,“华夏”的命名就和礼仪有关。唐代有位大学问家叫孔颖达,他在《春秋左传...
3
目录
目 录 序 前 言 第一章 基本要领 一 服饰 二 仪容 三 方位 四 器用 五 称谓 六 举止 七 礼节 第二章 人生礼仪 一 育诞 二 成年 三 婚姻 四 ...
4
第一章 基本要领
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人们着装打扮不像今天这么开放,人际交往也没有现在这么随意,和什么人打交道,办什么事情,怎么穿衣戴帽,如何坐立行走,办事情的时候比如祭祀、宴饮...
5
一 服饰
服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显得非常重要。序言中,我们已经引用了孔颖达对“华夏”一词的解释:“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说明了“...
6
二 仪容
说起仪容,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女子的装束打扮。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颦一笑都十分得体,这是古代妇女的基本礼仪要求。《诗经·葛覃》是一首关于女子出嫁的诗,其中有这...
7
三 方位
我们今天选择住房方位主要是考虑采光问题。在室内,如果是开会、聚餐或招待客人,坐什么位置也比较简单,突出主次、主客的地位就可以,而朝什么方向坐着却不太需要考虑。但...
8
四 器用
我国在远古时期,就出现了型制不同的器皿,那时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制度逐渐成熟,古人在举行祭祀、宴饮、征伐、婚丧等活动时,都要按礼制...
9
五 称谓
今天,户口和身份证管理制度的完备,使每个人的名字都固定了,而且生活和工作中,为了方便和高效起见,除了对长辈和上级一般不直呼其名外,你、我、他、您、你的某某、我的...
10
六 举止
通常意义上的“举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坐、立、走。 首先来说坐。在椅子普及以前,人们习惯在地上铺席子或兽皮,席地而坐。而上衣下裳的形制决定了在礼仪场合中,如果...
11
七 礼节
古人见面的时候一般要施礼、还礼,按照礼节的姿势,可分为跪拜礼和站立礼两类。 跪拜是传统礼仪中礼数最高、最隆重、最严肃的礼节。它产生于先秦时期,距今已经有3000...
12
第二章 人生礼仪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乐生恶死也是人的本性所在。在古代社会,医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的一生相对要经历更多的挫折,大概是这个原因,我们今天只重生死的礼仪,而古...
13
一 育诞
添丁进口历来是大喜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谁都盼着多生儿子,同时也要儿女双全,因此从新婚夫妇开始,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祈祷生子的礼俗。《礼记·月令》中记有君王...
14
二 成年
冠礼是从远古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化来的,那时的男子举行成丁礼之后,就要参加生产、狩猎、战争等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以狩猎为生,社会也长期处于和平,这时男子...
15
三 婚姻
在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前,我国的婚姻形式有原始群婚、血族群婚、亚血族婚、对偶婚等多种形式,当时的婚姻状态并不稳定,结合的对象也过于自由。婚姻受到血缘和伦理的限制是...
16
四 寿诞
生日在古代有很多种说法,如生辰、诞日、降诞日、寿辰、寿诞、寿旦、华诞、初度,女孩的生日又叫芳诞。这些代表生日的词汇有些今天还在用,有些则基本不用了。在唐代以前,...
17
五 丧葬
生老病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而丧葬是人生的最后一件事,所以古人对此非常重视,从周代开始,丧葬礼仪就有了完备的体系,以后各代递相沿习,主要程序不变。 古人快死的...
18
第三章 社会交往
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和人之间需要很多交往。古代社会阶层的划分鲜明,人们又基本上是以家族为中心群居在一起,级别、年龄、辈分、亲疏关系都是交往中要注意的问题,...
19
一 宴饮
宴饮是古代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赶上节日、喜事、丧事等都要预备酒宴。平常的日子里,为了相互的交流沟通,达到和谐的目的,在一起吃饭饮酒也是...
20
二 拜贺
古代人生活中的应酬特别多,特别是遇到升官、生子、发财、结婚、节日这样的喜事,或者与达官贵人、风流名士等结交,都要相互拜见,相互庆祝。那么在这类拜贺的活动中,相关...
21
三 吊唁
《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九记载了这样一则与吊丧有关的笑话:一群粗俗的人去吊丧,但是不懂礼仪,好在其中一个人稍微知道一点儿,就对大家说:“你们随着我就行了。”到了死...
22
四 书信
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是人们不能见面时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造纸术发明以前。最初的书信称书而不是信,写在竹简、木牍和绢帛上,一般一尺见方,所以又...
23
第四章 岁时节令
我国是一个重视传统的国家,因此形成了很多节日,与之相关,节日礼仪也源远流长,丰富蕴藉。...
24
一 除夕
除夕是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换桃符、贴门神、春联、福字和年画等准备工作都要在这天做好。如果家里宅院太多,这些活儿一天干不过来...
25
二 元日
元日就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后正式确立的节日,又叫元旦、元朔、新正、正旦等,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们都希望团团圆圆、平...
26
三 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元宵节据说起源于道教,汉代的时候,正月十五要祭祀道教的太一神,仪式从黄昏开始,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结束,所以这天晚上允许老百姓出...
27
四 立春
立春在现代社会已经称不上什么节日了,人们对它不太在意,但是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立春的意义可不一般。“民之大事,在祀与农”,“民以食为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28
五 清明
清明节在今天是全民性的节日,以扫墓踏青为主要活动,而追溯清明节礼俗的起源,与寒食和上巳节有很大关系。 清明节原来只是单纯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食节则非常受重视。寒...
29
六 端午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称端五、重午、重五、浴兰节、地腊节、天中节,民间又叫做五月节,是一个融合驱邪、纳福、纪念、娱乐多重功能为一体的重要节日,也是夏季最重要的全国...
30
七 中秋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因为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又叫仲秋节。中秋节主要举行祭月、赏月等与月有关的活动,因此又称为月节、月夕。此外还有端正月、八月半、团圆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