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立春

四 立春

立春在现代社会已经称不上什么节日了,人们对它不太在意,但是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立春的意义可不一般。“民之大事,在祀与农”,“民以食为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春耕开始的立春,自然会受到上至君王,下至臣民的重视。

早在周代的时候,已经有立春设土牛的礼仪。西汉时期,汉文帝曾在立春时节亲自率领百官到田里耕种。到了东汉,礼仪更讲究了。立春那天天没亮的时候,京师的百官就要穿着青衣,郡国以下的官员戴着青色的头巾,在城门的外面树起青色的幡,放上土做的牛和赶牛的人像,告知百姓们春耕开始了。如果立春在腊月,赶牛的人就在牛的身体靠前的位置,说明农事开始较早。如果正月里立春,赶牛的人就在牛的身体靠后的位置,说明农事稍晚。皇帝这天在距离京城八里远的东郊迎春,祭祀青帝和句芒神。青帝又叫苍帝,木帝,古代传说中的五大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神。句芒是木神。因为绿色代表春天,所以皇帝的车子、旗帜、服饰都要用青色,后代也有用苍色的。皇帝到达之前,先要让一个男童穿上青衣,头上戴着青巾在东郊外的田地里等候,等迎春的队伍到了,男童行礼而还。迎春的仪式上还要唱青阳歌,跳八佾、云翘舞,当场还赐给百官布帛。

汉代以后,社会长期四分五裂,战乱频仍,及时行乐的思想非常盛行,出现了很多浮浪子弟,不事生产,于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更加注重立春之日自己的表率作用。如《晋书》卷七十一载,晋代刚立国的时候,晋元帝采用大臣熊远的建议,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自犁地,向上天祈谷。晋元帝还做了一首《劝农功诗》说:“弗躬弗亲,庶人不信。”意思是不亲自来种田,是不能取信于民的,一时广为流传,改善了民风。南朝宋的开国皇帝武帝刘裕吸取历史教训,更加重视立春的典礼。《宋书》卷十四记载,刘裕下令在郊外整治千亩良田,田间设小路,有农坛和耕坛供祭祀。皇后率领后宫嫔妃在坛上亲自把种子交给籍田令,皇帝则在立春后选择吉日率领大臣来耕田。皇帝亲自着扶犁耕地,往返三次,王公五等开国诸侯往返五次,卿大夫往返七次,士往返九次,最后籍田令率领下面的人把剩下的地耕完,洒上种子,盖上土打垅,仪式才举行完毕,其他州县也都要仿京城的例子。皇帝下田躬耕的惯例一直保持到清代,反映了我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

先秦和汉代的时候,土牛只是摆在城门的外面,作为开耕的象征。从宋代开始,增加了打春牛的仪式。人们觉得牛歇了一冬天,懒惰散漫,打春牛可以促使牛勤快起来,快点儿干活。当然,古代的牛马都非常宝贵,真的牛是不能打的,打的仍然是土牛。《东京梦华录》卷六记载,立春前一天,开封府要进黄土做的春牛,第二天早上,知府率领下属举行鞭春的活动,各州县也依例进行。打牛的时候,百姓们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牛一打碎,就快点儿上前抢碎块,然后又相互争夺,因为土块是吉利的象征。朝廷会赐给大臣一些小春牛,人们也在街面上买小春牛相互赠送。清代打春牛依然盛行,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一记载立春前一天,苏州郡守要带着下属到东郊门外的柳仙堂去,有华丽的仪仗队打着旗帜作前导,先到社夥也就是演杂戏的场子,再到勾芒神那里祭祀,最后到春牛台,春牛就摆在这里。人们争相来看,连贵族人家也在门的外面垂上帘子,妇女在帘子那边坐着观看。有谚语说:“手摸春牛脚,赚得钱财着。”所以还没打牛的时候,人们就争着用手去摸土牛,占新年的利市。在立春的前十天,县官还选了一批艺人,装扮成春神的样子,演习很多天,叫做演春。到了立春这一天,这些艺人穿着神的冠带,骑着驴叫唤,叫做街道士。

与前代不同的是,清代的宫内还有进春仪。《国朝宫史》卷八记载进春的物品由顺天府官员来负责,包括春图,装饰土牛和芒神,作春山,都各自放在一个案上,立春那天进献给皇帝、皇太后和皇后。立春的前一天,顺天府要先把春座送到礼部。当天,顺天府的主要官员和礼部官员穿着朝服会集在午门外,由顺天府的七十五名学生从官员手里接过春座,抬进去交给太监,再连同春图等一起献给皇帝。皇帝看完了,就放到太和殿的东暖阁里储存,这时要把去年进献的东西抬出来。然后再到交泰殿献同样的一份给皇后,皇后看了之后,放到保和殿的暖阁。最后进献给皇太后,新的拿进去,旧的也一样要拿出来。

汉代立春的时候,人们会在树上挂小彩旗,叫做春幡。后来人们又插在头上,称为春胜。春胜据说本来是西王母的配饰,所以受到普遍的欢迎。唐代百官进宫贺春的时候,皇帝会把春胜按照等级赐给他们,郎官以上赐春罗胜,宰相、亲王赐金银胜,可以带回自己的家。宋代皇帝送大臣小春牛的时候,春幡、春胜就缠挂在小春牛的身上,而官员们的头上也插着皇帝赐给的春胜,彩绸飘飘,一路出宫而去,情景非常壮观。民间妇女也带春幡、春胜,清代的妇女把彩绸变成蝴蝶、燕子之类,送给亲属,缀在钗头。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一记载清代立春日,人们吃春饼、春糕。往前追溯,唐代的时候人们也吃春饼,还有萝卜和生菜,称为春盘。宋代的时候皇帝赐春盘给大臣,老百姓也相互赠送。

立春意味着万物开始恢复生机,所以汉代规定立春之月不处死囚犯。一般冬末要处决死囚,但如果立春是在十二月,这个月的死囚就先不上报。立春日,统治者经常实施一些宽大的政策,如汉顺帝永建四年立春日,大赦天下,希望囚犯改过自新。《后汉书》卷七十三载何敞为汝南太守,立春的时候,把那些搞监督调查的官员都叫回来,派遣儒生和大吏到下面属县去,把那些有孝行义行的事迹都记下来表彰,还平了很多冤狱,所以老百姓特别拥护他。受他的感化,很多分了家的人又归回去赡养父母,丧仪也得以推行,推财相让的达到二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