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元日
元日就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后正式确立的节日,又叫元旦、元朔、新正、正旦等,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们都希望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热热闹闹地过上一个春节,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所以元日自然就成为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
贴春联、福字等准备工作在除夕已经完成了,所以元日人们要做的主要是朝拜、祭祖和拜年等活动。汉代的时候,百官要在元日的清早去朝贺,叫做元日朝会。届时大臣给皇帝行礼祝贺,皇帝要赐礼物,一起宴饮,欣赏歌舞和杂技,然后各自回家团聚。元日朝会在后代成为惯例,隋代以后,少数民族和附属国的使臣也来奉礼朝会,而皇宫的内部也形成了很多繁琐的仪礼,细节我们可以从《国朝宫史》所载清初元日的宫廷礼仪来详细了解。根据卷五《典礼》记载,清代的元日这天,皇帝和皇后特别辛苦,因为他们半夜子时的时候,就要到坤宁宫的神位前去上香。如果太后在,一大清早皇帝就得率领着百官,皇后率领着妃嫔、公主、福晋和命妇到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去行礼。仪式上,先进献庆贺表文,大臣们按照自己的身份站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皇帝穿着礼服从乾清宫出来,在慈宁宫门外正中等候,一切准备就绪,请太后出宫就座,皇帝等人行三跪九叩礼,请太后回宫,皇帝再回宫。之后轮到皇后等人行礼,先是稍微改变一下乐器和拜褥的位置,公主和命妇各就位后,请皇后和妃嫔出寝宫,来到慈宁宫依次站好,再请出太后,皇后等人行六肃三跪三拜礼,退下,皇子、皇孙再来给太后行三跪九叩礼。接下来就分两条线进行,皇后回到自己的交泰殿,礼部官员进百官贺表,妃嫔、公主等行礼,之后皇子、皇孙来行礼,而皇帝则在乾清宫接受百官朝贺。皇后接受妃嫔等人的行礼后,要率领她们在乾清宫东、西暖阁里面等候,等大臣们都回家了,皇后等人再给皇帝行礼,然后设宴。因为繁文缛节太多,虽然很喜庆,但一天下来非常疲惫。
清《万国来朝图》,故宫博物院藏
势力较大的贵族家庭,在元日这天也是非常忙乱的。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元日“五鼓,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累得贾母吩咐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见,让其他人来接待。到了普通的官宦人家,就少了很多礼仪形式,但祭拜天地、来往送礼庆贺等活动一般是不能少的,我们从《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八回的叙述可以了解到一般官宦人家的元日礼俗:
新正月元旦,西门庆早起,冠冕,穿大红,天地上炷了香,烧了纸。吃了点心,备马,就出去拜巡按、贺节去了。月娘和众妇人早起来施朱敷粉,插花插翠,锦裙绣袄,罗袜弓鞋,妆点妖娆,打扮可喜,都来后边月娘房里,厮见行礼。那平安儿与该日节级在门首接拜帖儿,上门簿,答应往来官长士夫。玳安与王经穿着新衣裳,新靴新鞋,在门首踢毽子儿,放炮仗,又嗑瓜子儿,袖香桶儿,戴闹蛾儿……后边大厅,摆设锦筵桌席,单管待亲朋。花园卷棚,放下毡帏暖帘,铺陈锦裀绣毯,兽炭火盆,放着十桌,都是销金桌帏,妆花椅垫,盘装果品,瓶插金花,筵开玳瑁,专一留待士大夫官长。
从上文描述可见,元日这天全家上下要穿着喜庆,一家之主到长官家里去拜访,妇女则盛装打扮,相互见礼。在大门口有家奴接受拜年人送来的拜帖并登记,还有几个做游戏,放炮仗的。炮仗就是鞭炮,又称爆竹,在汉代的时候就出现了,但那时的爆竹可谓真正的“爆竹”,因为还没有火药,只是把真的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啪啪的响声,据说这样可以驱除山鬼。火药发明以后,人们想出用纸卷上少量的火药放进竹筒里的办法,果然爆炸声响亮多了,于是带有“火药味”的爆竹就产生了,以后的爆竹变成了纸质外壳,而样式则不胜枚举了。到了明代,鞭炮的制作技艺已经成熟很久了,所以西门庆家的仆人放的是现代意义上的鞭炮。“袖香桶儿,戴闹蛾儿”,就是在袖子里放上香袋,用纸或者绢剪成春蛾的样子贴在鬓角上,都有迎春驱邪的意味。我们还可以看到西门庆在大厅设宴款待亲朋,而花园里招待官员的宴席有十桌,可见春节不但是亲人们交流感情,还是官员增强联系的好时机。
在普通百姓家,元日才是最无忧无虑的。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记载,苏州一带人本来就崇尚享乐,加上当地的文化历来发达,所以民间过年非常热闹,讲究也非常多。元日这天鸡叫的时候就要开门放鞭炮,称为开门爆仗。要悬挂百神图轴在正厅,燃烛点香,拜神祈福,还要挂祖先的画像,点亮香灯,摆上茶果、粉丸、糍糕、糖饼等物,率妻子拜祭。人们要四处去投拜帖,相见要赠果子,说吉利话,或者吃却鬼丸和熟鸡蛋,称为炼形。新年招待客人,要把多种糖果杂放在一个漆盘里,其中粘牙的粘糖是人们最喜爱的。这天人们在锅里爆米花,老少都放一粒,以爆出花的大小定输赢。吃饭的时候,要给老人倒上花椒泡的酒,预祝他长寿,倒梅花酒祝他越来越年轻,倒屠苏酒则是为了消除瘟疫。如果扫地,到别人家乞火种,从井中汲水,或者用针线缝东西,剪刀剪东西,都会认为是犯了忌讳,不吉利。
元日这天只是人们过年的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是庆贺新年的日子。从初二开始,距离较远的亲属之间就可以相互走动,请吃拜年酒了,新媳妇要带着新郎回娘家拜年。如果初一到初五拜年,称为拜早年,初六到十五拜年就是拜晚年了。初二开始可以扫地,初三那天把香烛和素菜摆在井边祭拜,揭开除夕那天封在井上的封条,就可以打水了。另外从初一到初八,人们分别定为鸡、狗、猪、羊、牛、马、人、谷日,代表了人口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其中人日比较特殊,有的地方吃七种食物拼起来的拼盘,有的地方吃煎饼,击鼓唱歌,但普遍忌杀生,因此这一天不能处决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