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称谓

五 称谓

今天,户口和身份证管理制度的完备,使每个人的名字都固定了,而且生活和工作中,为了方便和高效起见,除了对长辈和上级一般不直呼其名外,你、我、他、您、你的某某、我的某某、他的某某、您的某某和个人的名字基本就解决了一切称谓问题。不过在注重礼仪、亲族繁多的古代,称谓可比现在复杂得多,也讲究得多。清人梁章钜因为“古人称谓,各有等差,不相假借”,自周公制礼,“世代愈积,称谓愈烦”,曾特意编写了《称谓录》一书。称谓可分为自称、敬称、谦称、美称、婉称等,不同情境下要使用不同的称谓,下面我们一一来举例说明。

当称呼对方及其亲属的时候,要用敬称,而称呼自己及自己的亲属时则要用谦称。如《红楼梦》第十五回写秦可卿出殡,北静王水溶来送殡,因此见到了贾宝玉。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

对话中涉及“令郎”、“小王”、“世翁”、“犬子”这样几个称谓。

“小王”是北静王对自己的谦称。古人无论地位多高,都有谦称。如君王自称寡人、孤,意思是寡德、少德之人。不谷,意为不善之人。普通人自称愚,如《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对贾雨村说:“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认得。”还有愚下、下愚、敝、敝人、卑人、鄙、鄙人、不才、不肖、区区、小人等。老年人自称老朽、老拙,如《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一回何老人来给李瓶儿看病,应伯爵问:“你老人家高寿了?还这等健朗?”何老人回答:“老拙今年痴长八十一岁。”女子自谦词有奴婢、奴家、贱妾等,如《太平广记》一百十七载唐人刘弘敬的女儿要到扬州去,买了四个丫环,其中有一个举止不俗,不像下等出身,刘弘敬便问她的身世,这女子回答说:“贱妾死罪,无复敢言。”

朱熹《朱子家礼》,元刻本

贾政称儿子为“犬子”,这是对自己亲属的谦称。儿子又可谦称“小儿”,女儿则谦称“犬女”、“小女”。对于其他亲属则大多在称呼前加“舍”或“家”。家,用于比自己辈分高的亲属。舍,用于比自己辈分相同或辈分低的亲属,即“家大舍小”,如家祖父、家祖母、家父、家母、家严、家慈、家兄、家嫂、舍弟、舍妹、舍侄等。《红楼梦》第七回贾宝玉对秦钟说:“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温习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里读。家祖母因说:一则家学里之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气,反不好;二则也因我病了几天,遂暂且耽搁着。”其中“家父”便指贾政,“家祖母”指祖母史太君。宋朝,有位叫李廷彦的诗人为了显示才华,曾作了一首百韵五言诗献给长官,其中有“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之句,“舍弟”与“家兄”就是对自家兄弟的称呼。长官读了感到凄恻,非常同情他,谁知他很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并没有兄弟,只是为了作诗对仗才这样写。这件事情一时传为笑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五)。“家”和“舍”有恭谦、平凡之意,用在长辈和兄弟姐妹身上比较合适,但古人认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就是说夫妻关系的伦理地位是不如兄弟之间的,所以对妻子的谦称明显要低贱。因为贫家妇女没有贵重首饰,用荆条当钗插在头上,妻子又称为内人,靠男子生活,所以对妻子的谦称有“贱荆”、“拙荆”、“贱内”、“贱累”等。如《红楼梦》第三回写贾雨村听说朝廷启用旧官,和林如海商议进京,林如海说:“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谦称其妻贾敏为“贱荆”。第十回张大夫给秦可卿看病,到了居室,“向贾蓉说道:‘这就是尊夫人了?’贾蓉道:‘正是。请先生坐下,让我把贱内的病说一说再看脉如何?’”《金瓶梅词话》第三回,潘金莲说自己二十五岁,西门庆说:“娘子倒与家下贱累同庚。”“家下贱累”即指西门庆正妻吴月娘。因为儿子谦称犬子,所以儿媳谦称为犬妇。如《红楼梦》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殡,贾珍对来送殡的北静王说:“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

“世翁”也是敬称。“世”代表祖上为世交。一般年长于自己父亲的称世伯,小于父亲的称世叔。因为贾政较北静王辈分高,年纪也比较大,所以北静王以世翁相称。如果是同辈,则称为世兄、世弟。如《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贾政和众清客游大观园,宝玉为山口处题名“曲径通幽处”,众清客急忙称赞:“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实际上贾宝玉当时才十几岁,要比众清客年轻,众人称之为“兄”,也表示尊敬和谦虚。古代读书人经常对比自己小的人称兄,自称弟。如《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寄宿庙中,卖字为生,结识了甄士隐,一天在甄士隐家做客,才说不几句话,仆人突然来禀告,说严老爷来了。“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甄士隐比贾雨村大很多岁,但此处就谦称为弟。“驾”,是对客人的敬称,“诳”有欺骗之意,邀来客人后,因故不能陪侍,故以“诳驾”为道歉语。而贾雨村称甄士隐为老先生,自己为晚生,也是用敬称和谦称的常例。

北静王在贾政面前称贾宝玉为“令郎”,令是善与美的意思,所以称呼前加一个令字,表示尊敬,郎为男子,“令郎”就是对对方儿子的敬称。与之相应,称对方的女儿则为“令爱”。如《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七回写应伯爵生了儿子,向西门庆哭穷说没钱招待客人,西门庆给了五十两银子,应伯爵说太多了,西门庆说:“多的你收着。眼下你二令爱不大了,你可也替他做些鞋脚衣裳,到满月也好看。”应伯爵的二女儿十二岁,西门庆的意思就是多出来的钱让应伯爵给他二女儿做些衣服鞋子,给小儿子办满月礼时穿上,显得体面。“令”的应用其实很广泛,不论称呼对方亲属的尊卑长幼,都可以使用。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兄长为令兄,舅舅为令舅等。《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贾芸家境不好,到舅舅卜世仁家铺子里去,想赊点儿冰片送给王熙凤,弄点儿活干干,谁知卜家夫妇给了他一番气受。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醉金刚倪二,倪二听了大怒,说:“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倪二是一个泼皮,和贾芸说话时正在生气,仍然称卜世仁为“令舅”,可见古人多么注重礼节。

除了“令”以外,称呼对方、对方亲友及询问与对方有关的姓氏、年龄、乡里时前面还可加上尊、贤、大、台、贵、宝等,构成尊称或美称。如尊翁、尊兄、尊宿、尊公、尊驾、尊意、尊见、尊号、贤弟、贤侄、贤郎、贤契、贤友、贤内助、大驾、台驾、贵处、贵客、贵宾、贵方、贵庚、贵姓、贵乡、宝眷等。交流间与之相对的,除了对自己和自己亲属的谦称外,自己的名字为贱名,号为贱号、拙号,自己的见解看法为愚见、愚意、鄙见、鄙意,称自己身体为微躯、贱躯,称自己居所为寒舍、敝斋、敝处、蜗居,称家塾为敝塾,朋友为敝友等。如《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中秋节又邀请贾雨村来家,对贾雨村说:“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第七回贾宝玉对秦钟说:“如此说来,尊翁如今也为此事悬心。今日回去,何不禀明,就往我们敝塾中来。”《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西门庆去拜访崔中书,崔中书“拱手问西门庆尊号。西门庆道:‘贱号四泉。’因问:‘老先生尊号?’崔中书道:‘学生性最愚朴,名闲林下,贱名守愚,拙号逊斋。’”后来西门庆又遇到夏提刑,问道:“堂尊高升美任,不还山东去了,宝眷几时搬取?”“宝眷”即指家属。

有一定地位和职衔的人,为了表示尊敬,不直接称呼对方,要称呼他的职衔。如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人称杜工部。柳宗元曾任柳州司马,所以人称柳柳州。刘禹锡曾任随州司马,所以人称刘随州。如不称呼职位,则用其下属即左右、执事、侍者,或用陛下、足下、阁下、麾下等,是为婉称。梁章钜《称谓录》引《因话录》说“执事”就是指“左右”的人,尊卑都可以通称。“侍者”是士大夫和庶人用的。“陛下”是对皇帝的专称。陛为台阶,群臣与天子对话,不敢直接向天子说,唤在台阶下的人来转达,表示以卑达尊的意思,足下、阁下、麾下也同此意。关于“足下”这一称呼的来源,梁章钜《称谓录》引《异苑》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春秋时期晋文公在逃亡路上没有吃的,介之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给晋文公吃。晋文公回国即位以后,介之推不肯邀功领赏,躲到了深山里。晋文公为了找到他,就派人放火烧山,想强迫他出来。谁知不幸的是,介之推没有出来,而是背着母亲烧死在了一棵树下。晋文公悲伤之余,命人砍了这棵树做了一双木屐。每当想起介之推的时候,就低头看看自己的鞋子,叹息说:“悲哉足下!”后来就以足下来称呼君王,但称呼普通士大夫也可以用,如韩愈在给孟郊的信《与孟东野书》中说:“与足下别久矣。”阁下、麾下可以用于普通官员或普通人。

古人在名之外,还有字和号。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一般长者对幼者、上级对下级呼名,幼对长、下对上称字或号。但有时为了表示尊敬和亲切,长对幼、上对下也称字号。《元史》卷一百八十七载名臣周伯琦受皇帝宠信,“帝尝呼其字伯温而不名”,这对臣子来说是极大的荣幸,因此写入正史。《红楼梦》第十六回载秦钟病危,贾宝玉来探视,秦钟字鲸卿,又是贾宝玉侄媳妇的弟弟,但贾宝玉却对秦钟叫道:“鲸兄,宝玉来了。”古人有时以籍贯作敬称,如韩愈为昌黎人,后人敬称之为昌黎先生。有时称官方或门人朋友私赠的谥号,如欧阳修卒谥文忠,后人称他为欧阳文忠公,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朋友之间还可称呼排行,如杜甫有《寄李十二白》诗,李十二就是李白。

古人尊称已死的人为先,多用于去世的长辈,如先人、先祖、先父、先师,也有用于平辈的,如先兄、先姊等。已死的贤人称先贤、先哲。对死去的父母,称先考、先妣。如《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薛蟠对贾珍说他家木殿里有一副好板:“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第一百四回,贾政道:“旨意问的是云南私带神枪一案。本上奏明是原任太师贾化的家人,主上一时记着我们先祖的名字,便问起来。我忙着磕头奏明先祖的名字是代化,主上便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