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宴饮
宴饮是古代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赶上节日、喜事、丧事等都要预备酒宴。平常的日子里,为了相互的交流沟通,达到和谐的目的,在一起吃饭饮酒也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几千年前,中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就很发达,炊具也很先进,人们也早就学会了晒盐和使用调料,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与之相关的宴饮礼仪也非常完备。从设宴的名目、时间、地点和规模,菜肴的品种、数量、摆设,参加者座次的安排,到敬酒的程序、礼节,酒席上行令的规矩等,都有繁细的礼仪规则。
“千叟宴”银牌,首都博物馆藏
先说设宴的名目,有皇室内部或家庭内部的家宴,皇帝为新科进士举行的恩荣宴,为庆祝重大项目修成的修书宴,欢迎外藩使臣的外藩宴,庆贺将士凯旋归来的凯旋宴,地方官邀请老辈知识分子参加的乡饮酒宴,宣扬敬老的千叟宴,文人墨客逍遥山水之间的雅集,还有生日、节日、结婚、生子等因红白喜事而举行的众多宴饮活动。在民间,这些宴饮活动的规模取决于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但是在宫廷里却不是这样,不同的名目要有不同的规模。如《国朝宫史》卷十九载皇子娶福晋成婚礼筵宴,地点设在箭亭井的长房里面,除了常规的物品以外,限定羊要有四十五只,饽饽桌子设四十张,酒宴有六十席,黄酒六十瓶。皇太后的宫筵设三十席,乳酒和黄酒共二十瓶,羊十八只。皇太后、皇帝、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常用的桌子各一张。每年上元节和上元节的前一天,皇帝宴请蒙古王台吉,按规定用饽饽桌九十张,酒四十瓶,兽肉五斤。每年上元的后一天,皇太后宴请外藩公主、格格、福晋等,用常宴桌二十张。
在宫廷的宴饮活动中,参加者的身份不同,能够享用的食物、器皿也有所区别。如《周礼·天官·冢宰》规定,周天子“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上大夫为“八豆八簋六硎九俎”。《国朝宫史》卷十九载清代皇太后的筵宴,用金瓶一个、折盂一个、执壶二把、杓一把、大钟二十四个、杯盘十份,钢镀金大酒杯四十个。皇帝可以用金瓶三个,折盂三个,执壶三把,杓二把,杯盘十份,大钟二十个,碗二十个,玉盏金盘二份,钢镀金大酒杯六十个。皇后金瓶一个,折盂一个,执壶二把,杓一把。其余的妃嫔和大臣不能用金器。
宴席上的位置和座次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用高桌还是低桌也是按身份来区分的。清代是皇帝和王公一直用高桌椅,大臣用高还是低桌椅要看宴饮的名目。《国朝宫史》卷七载乾清宫的曲宴廷臣仪,设皇帝的御筵在宝座前,王公、大臣的宴席在左右两侧,排成很多行,东西向。王公用高桌椅,大臣等用低桌椅。乾隆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乾隆皇帝在瀛台丰泽园赐王公、宗室宴,共一百零三人参加宴会。先安设了大地平(平台),皇帝的御宴在正中,履亲王、庄亲王、慎郡王亲王、康亲王在地平上左右,皇子和王公三十六人在殿内左右,宗室大臣、侍卫、官员、闲散六十二人在东西两厢,都是高桌椅,廷中设了戏台。宴会是在上午,所以黎明的时候,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就要穿好蟒袍补服,在瀛台勤政殿的宫门外恭候,跪迎圣驾。皇帝到了以后,大臣们跟随着到了宴会的场所,按照礼仪官的指示,分等级和长幼列坐。如果是自家人的宴会,因为男女有别,所以要按性别分开,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除夕贾母在正室中坐,“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如果家宴中有客人,就请客人上座,其余按辈分就座。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元宵晚上,贾母领子侄和孙媳在大花厅吃饭,上面的两席是李婶和薛姨妈,李婶是王夫人长媳、贾宝玉的嫂子李纨的婶母,和薛姨妈都是客人,而且同辈,所以坐在上。贾母在东面的榻上,自己的席用高桌设在榻旁,让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个人坐在这里。这四人中,宝琴是薛宝钗表妹,湘云和黛玉也是外来的亲戚,贾母又特别喜欢,所以让他们坐在自己的身边。下面就是按照辈分排,故下面方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西边一路便是迎春姐妹等。
在皇室宴会上,进茶、酒、馔是有次序的,而且敬酒有一套严格的礼仪程序。以《国朝宫史》卷七载清代乾隆丰泽园凯宴仪为例,先敬茶,再敬酒,敬酒完了再敬菜肴,然后皇帝赐酒。给皇帝敬酒时,凯旋归来的大臣要先到殿外把补服脱掉,到殿中跪下,从掌仪司官那里接来盛满酒的爵,双手捧好,小步快走到殿上,跪着敬酒,然后站起来退回原来的位置,跪着磕一个头。皇帝喝下这杯酒时,王公等都要行一叩礼。敬酒人这时再上殿,跪着接下空酒杯,交给掌仪司官。接下来皇帝先赐一回酒,这回是掌仪司官捧爵,大臣跪着接受,磕一个头,喝完了,掌仪司官把空爵拿走,大臣再磕一个头,退出帐子把补服穿上,入座。然后进菜肴。在宴席上,每个礼仪的环节都有不同的音乐伴随,菜肴上来以后,大臣要等到奏乐停止了,磕头谢恩之后才能吃。这时皇帝亲自赐酒给大臣,大臣不能怠慢,要离席,按照次序到御座前跪下,皇帝亲手把酒给他,大臣喝完了,空杯子不能给皇帝,要给卫士,再磕一个头回座。这时歌舞剧就陆续上演了。宴会结束的时候,大臣还要行叩拜礼,皇帝离开后,再按顺序出宫。在宴会上,大臣和太监等一定要谨慎遵守各种礼节,否则触怒龙颜,后果不堪设想。如《国朝宫史》卷二记载清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八日,康熙皇帝下旨说:“昨日在晾鹰台筵宴诸王大臣,尚未坐,有太监王进、程昏之、杨进章、霍承培,俱不知规矩,竟坐于棚下。着交该管议处具奏。”就是说众位王爷和大臣还没就座的时候,一些老太监凭着资格老,不守规矩就先坐下了,传旨把这些太监每人鞭打八十下。卷四记载雍正十三年十月十一日,皇帝下旨说他和和亲王等在“九洲清晏”观礼,服侍过康熙皇帝的老太监苏培盛等在那里吃饭,不但不按规矩回避,还邀请阿哥们和他们一起吃,气得雍正皇帝不在那儿吃饭,稍坐一会儿就走了。事后下旨警告,下不为例,不然重重地处罚他们。
宴席上除了与人有关的礼节要严格遵守外,菜肴的摆设也有规定。《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是说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纯肉切好的放在右边。没汤的在左边,羹汤放在右手边。细切和烧烤的肉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葱等佐料、酒浆等也放在右边。如果要分开放干肉、牛脯等,弯曲的在左边,直的在右边。另外《礼记·少仪》中记载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盘子,左手托着托子。上鱼时鱼尾向着人,冬天的时候鱼肚向着客人的右侧,夏天改为鱼脊朝着客人的右侧。用餐时也不能没礼貌,《礼记·曲礼》中说吃饭时要检查手干不干净。别用手搓饭团,不要喝得太猛,也不要出声,不要啃骨头,咬过的肉不能再放回去,还不要当众剔牙齿等等。
仇英《人物故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席上为了取乐和烘托气氛,常常要玩一些花样,叫酒令,如投壶、覆射、划拳、猜谜、联句等。《红楼梦》中有很多行酒令的描写,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实行的是占花名儿:
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宝玉道:“没趣,不好。咱们占花名儿好。”……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门杯好听的。”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
可知占花名儿是抽签,按照签上的花和酒令行酒,第一个抽签的人是由骰子上的点数来决定的。“吃门杯”是每个人喝一杯,门杯是放在每个人面前的单用酒杯,也叫门前杯。用来敬酒罚酒的是公用的杯子,叫公杯。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和蒋玉菡、薛蟠等朋友玩乐,行的是文字令:
宝玉笑道:“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冯紫英蒋玉菡等都道:“有理,有理。”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酒面是指杯子里斟满了酒,行令之前先不喝,行完一个酒令,饮干一杯,杯子见底,所以叫酒底。“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是酒桌上摆放的东西,宝玉要求就此说一句相关的诗句、成语等,如宝玉说唱完毕,饮酒,“捻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
另外在席上要注意,不能犯了名讳,如果是贵人,即使他所使唤的仆人的名字也在避讳之列。如贾宝玉房中最重要的丫鬟是袭人,《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等饮酒,蒋玉菡拿起一朵桂花说:“花气袭人知昼暖。”
薛蟠又跳了起来,喧嚷道:“了不得,了不得!该罚,该罚!这席上又没有宝贝,你怎么念起宝贝来?”蒋玉菡怔了,说道:“何曾有宝贝?”薛蟠道:“你还赖呢!你再念来。”蒋玉菡只得又念了一遍。薛蟠道:“袭人可不是宝贝是什么!你们不信,只问他。”说毕,指宝玉。宝玉没好意思起来,说:“薛大哥,你该罚多少?”薛蟠道:“该罚,该罚!”说着拿起酒来,一饮而尽。冯紫英与蒋玉菡等不知原故,云儿便告诉了出来。蒋玉菡忙起身赔罪。众人都道:“不知者不作罪。”
即使蒋玉菡不是故意冒犯,也得赔罪,而薛蟠因为故意说出了袭人的名字,所以要罚酒。《世说新语》卷下之上载桓玄被召为太子洗马,他的船停在荻渚的时候,王忱来看他,桓玄设酒款待,因为王忱来之前吃了散药,还喝了酒,稍稍有点儿醉,因此不能喝冷酒,就多次和左右的仆人说:“温酒来。”桓玄因此哭得出了声。王忱很不好意思,就要告辞,桓玄用手巾擦擦眼泪对他说:“犯了我的家讳,干您什么事?”王忱感叹说:“你可真是旷达。”桓玄的父亲名桓温,当时朝廷认为桓温有谋反的行为,所以一直压制桓玄。王忱无意间犯了桓玄父亲的名讳,触到了桓玄的痛处,导致桓玄很伤心,自己也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