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育诞
添丁进口历来是大喜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谁都盼着多生儿子,同时也要儿女双全,因此从新婚夫妇开始,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祈祷生子的礼俗。《礼记·月令》中记有君王率领后妃挂上弓矢以求子的礼仪。而从汉代开始,婚礼上就流行撒谷豆和果子的仪式。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中讲,李夫人刚入宫的时候,和汉武帝一起坐在帐子中,武帝就命宫人撒五色同心果,两人用衣襟接着,意在多生孩子。《红楼梦》第九十七回,贾宝玉和薛宝钗完婚,“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还有坐床撒帐等事”。“坐床撒帐”,就是和李夫人、汉武帝坐床接果子相同的祈子礼仪。
《麟吐玉书》,张楷修、邵以仁增修《圣迹全图》,清刊本
古代一般妇女生产时是在一个草编的褥子上,所以生孩子又叫坐草、在草、就草、临蓐等。《礼记注疏》卷二十八载妇女怀孕,月份到了,要先到侧室中去住,这个侧室指的是夹室,日常休息的屋子,安静而且不透风。丈夫按规矩不能进去,只能让别人去问问情况。如果要自己问,妻子不能见他,只能让伺候的老妈子去回答。如果生下男孩,就在门左挂一个弓,因为射箭打猎是男性的活动,象征着阳刚之气。如果生的是女孩,就把佩巾挂在门右,佩巾是女性的装饰物,以此作为女孩的象征。但实际生活中也不完全遵守这一礼节,有时直接告诉是男孩女孩就行了,而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生下后要烧香礼拜祈祷。如《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李瓶儿分娩,“良久,只听房里呱的一声,养下来了。蔡老娘道:‘对当家的老爹说,讨喜钱,分娩了一位哥儿。’吴月娘报与西门庆。西门庆慌的连忙洗手,天地祖先位下满炉降香,告许一百二十分清醮,要祈子母平安,临盆有庆,坐草无虞。”孩子的胞衣要放在瓶子或袋子里,然后找个地方埋起来,这样做据说能免受鬼怪的侵害。产妇休息一会儿后,家人要煮鸡蛋,做一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她吃,补充气血。蔡老娘为李瓶儿接产后,就“埋毕胞衣,熬了些定心汤,打发李瓶儿吃了”。接产婆又称稳婆,接产后家人要送稳婆礼物表示感谢,西门庆就送了蔡老娘“五两一锭银子,许洗三朝来,还与他一匹段子”。孩子出生第二天,要四处送礼物,告诉亲朋好友,亲友也要来祝贺。《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李瓶儿生产后,西门庆“次日巴天不明,早起来拿十副方盒,使小厮各亲戚邻友处,分投送喜面。应伯爵、谢希大听说西门庆生了子,送喜面来,慌的两步做一步,走来贺喜。西门庆留他卷棚内吃面”。
妇女生产前后娘家和亲友要遵从一些礼俗。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记载:“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复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样,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并牙儿衣物、书籍等,谓之催生。就蓐分娩讫,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说宋代的时候,生前产妇娘家要送盆和插着花草、男女童子花样的花束,还有馒头,代表分担产妇临产之痛的意思。此外还有小孩子的衣服,包裹孩子的东西,意在催生。分娩后人们要送柴米等物。
夏代涂朱石璋,河南省洛阳博物馆藏
据《诗经》记载,先秦时期,生下男孩,就给他玉石玩,女孩给瓦(纺锤),所以生男孩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叫作弄瓦之喜,这种形式的不同由来已久。孩子生下来三天,多余的脐带脱掉,肚脐基本长好了,因此第三天是很重要的日子。汉代刘向《说苑》卷十九说:“古者儿生三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说汉代以前生下儿子三天的时候,要向天地四方各射一箭,共六箭,意思是男儿将来要闯荡四方。宋代刘清之《戒子通录》卷八有班昭的话,说汉代生下女孩三天要让她躺在床下,还弄来纺锤,把女孩放在床下是告诉她在社会上处于从属的地位,纺锤即“瓦”,告诫她要养成勤劳的习惯。但到了唐以后,射箭和弄瓦的仪式没有了,婴儿生下三天由接生婆给洗澡,亲友送礼祝贺,名“洗三朝”。婴儿洗三首先是出于健康的需要,孩子出生后从母体内带出来的羊水在皮肤和头发上晾干后,有些发粘,洗一下干净舒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九记载了一副洗儿水的良方:“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同时生子三日,母子状况也趋于平稳,所以洗三也是为了庆贺。洗三最开始在唐代兴起,《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一载永穆公主生子三日,作为外祖父的皇帝“赐绯衣银鱼”。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六载韩偓《金銮密记》说天复二年,皇女生三日,唐昭宗“赐洗儿果子、金银钱、银叶坐子、金银铤子”。明清时期,洗三礼非常普遍,《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写西门庆在家为儿子“洗三毕”,“送礼庆贺,人来人去,一日不断头”。
孩子出生后要命名,《礼记集说》卷五云:“名子,父之责也;命之名,所以示之教也。”“子生三月,而父名之。”理论上孩子生了三个月才由父亲起名,因为古代婴儿的夭折率比较高,三个月时孩子的身体状况比较稳定了。《礼记注疏》卷二十八载婴儿三个月大时要剪发,然后由母亲抱着来见父亲,“夫入门,升自阼阶,立于阼西乡。妻抱子出自房,当楣立,东面。”交给保姆,然后父亲握着孩子的右手,来给他命名。命名后,再由母亲把孩子抱回去,管家把他名字告诉各位亲友,上报州府。由此看来原则上婴儿的名字要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由父亲来起,而且要有很严肃的仪式过程,不过后来这些仪式都简省了,孩子不足三月和由祖父或其他亲友命名的有很多,甚至知道孩子出生或洗三时就直接命名。《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李瓶儿生子第二日,朝廷下旨命西门庆为副千户,西门庆满心欢喜,对吴月娘说:“李大姐养的这孩儿甚是脚硬,到三日洗了三,就起名叫官哥儿罢。”《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绰出生三日,他的伯父来看,对他父亲说:“要好好养着,这孩子有福气,我们兄弟都比不上,振兴我们家门的,就是这孩子。”于是给孩子起名“公绰,字子华”。可见柳公绰的名字就不是父亲给起的,而且洗三时就有了名和字。
婴儿出生一月,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也要设宴招待,亲朋好友来送贺礼,称为“做满月”。清人黄小配的小说《廿载繁华梦》中写到周庸祐家有财有势,儿子满月,管家骆子棠对马太太说:“现在预备各事,姜子买了五百斤,鸡卵子三千个,还恐不足用,已赶紧着人添买了。至于酒席,早定下了,男客四十席,堂客五十席。另有香港及乡里来贺的,或不来省赴宴,须别时另自请他。”到了满月那天,“各事都铺摆得装潢,单是关煞上新小儿忌闻音乐,故未有唱戏,仍是车马填门,衣冠满座,把一间大大的参赞府,弄得拥挤极了。”可见在富贵人家,满月酒是非常隆重的,但因为新生儿怕吵,所以只有酒宴而没有乐队。
因为孩子已经满月,身体稍壮,所以这时可以抱孩子出来见客人,在庭院或街巷中走走,用意是让小孩见见世面。《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就有这样的记载,官哥儿满月,“左右方桌儿摆饭,吃毕,应伯爵因问:‘哥儿满月,抱出来不曾?’西门庆道:‘也是因众堂客要看,房下说且休教孩儿出来,恐风试着他。他奶子说不妨事,教奶子用被裹出来,他大妈屋里走一遭,应了个日子儿,就进屋去了。’”这里所说官哥儿满月,因为怕不禁风,所以并没有走太远,只是让奶妈用被子包着在西门庆正妻吴月娘的屋子里走了一趟,简单应付了满月的习俗就算了。在抱出来以前,要先给孩子洗澡剃头,穿戴一新。因为孩子刚出生时体质弱,所以三天时洗澡时间较短,而到了满月,洗澡时间就可以稍长一点儿了。据《东京梦华录》卷五载满月时的洗儿会非常热闹。“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征。”洗完澡,“落胎发,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正与《金瓶梅词话》所描写抱孩子到吴月娘房中走一趟正好吻合,可见宋代和明代的满月礼俗差不多。
满月这天客人所送的礼物包括长命锁、寿面等,都有富贵吉祥、长命百岁的寓意。如《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薛太监差人先送来的礼物中就有一盘寿桃、一盘寿面,后来登门时又带“闪红官段一匹,福寿康宁镀金银钱四个,追金沥粉彩画寿星博郎鼓儿一个,银八宝贰两”。应伯爵和谢希大看见官哥儿,都夸奖不已,“每人袖中掏出一方锦段兜肚,上着一个小银坠儿。”应伯爵还赠“一柳五色线,上穿着十数文长命钱”。官哥儿满月,一连摆了三天酒,因为西门庆所交的高官太多,所以满月酒上用了声乐。
幼儿百日也是值得庆贺的日子。《东京梦华录》卷五载:“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也就是说百日这天也要宴客。《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七载:“蔡元道《祖宗官制旧典》称,皇子生百晬,命名,初除美军额节度使。”宋卫泾《后乐集》卷十九有一篇《皇子百晬净发文》,可知宫廷中皇子满百日,要命名,洗澡,剃发,并赐给官职。
幼儿满周岁这天,有“抓周”的礼俗,“抓周”又名“试儿”、“试晬”、“晬盘”,这天要为孩子洗澡,穿上新衣服后再让他抓东西。男孩面前的晬盘内放置的物品有弓箭、算盘、纸笔、食品、珍宝、玩具等,女孩要添加刀尺、针线,让他随便来抓。据说就幼儿最先抓的东西就可以知道他的兴趣爱好,从而预测他的未来。宋楼钥《攻媿集》卷十一有诗《阿虞试晬戏作》,写自己儿子抓周的趣事:“阿虞匍匐晬盘中,事事都拏要学翁。最是传家清白处,不将双手向顽铜。”自己儿子阿虞趴在晬盘之中,什么东西都拿,像自己小时候一样,而且最值得称道的是阿虞对铜钱不感兴趣,继承了清白的家风,诗中流露着做父亲的兴奋和对儿子的自豪感。抓周也有碰巧与命运相合的,如《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说宝玉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果然,贾宝玉不愿学习仕途经济之事,只喜欢和女孩儿们在一起。《宝庆四明志》卷九记载有位名僧师瑞姓谢,九江人,周岁的时候“独拈《金刚经》”,亲人们都感觉到奇怪,等到他十岁的时候,果然不愿受世俗的束缚,出家了。不过这些都是凑巧,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依赖后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