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宾礼
宾礼是主客、君臣、东道国与他国等交往的礼仪。宾礼在《周礼》中已有记载,但在实行分封制的时代,主要指诸侯朝见天子和诸侯相互聘问的礼仪。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后代的宾礼要比《周礼》更复杂更宽泛,如宋代,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崇尚文治,重视礼乐,朝中的大事依礼而行。宋代的外交环境很复杂,建国初期南唐小朝廷尚在,吴越的钱俶也独霸一方,后来又形成宋、辽、金鼎立的局面,各国之间交往频繁,所以《宋史》记载的宾礼较为全面,我们以此为例来了解一下。
萧绎《职贡图》,南京博物院藏
《宋史》所载宋代宾礼包括的项目非常多,如下:大朝会仪、常朝仪、入仪、明堂听政仪、举赦仪、皇太后垂帘仪、皇太子正至受贺仪、皇太子与百官师保相见仪、朝仪班序、百官转对、百官相见仪、录周后、录先圣、群臣朝使宴、饯朝臣、时节馈廪、外国君长来朝、契丹夏国使副见辞仪、高丽附金国使副见辞仪、诸国朝贡、群臣上表仪、宰臣赴上仪、朝省集议班位、臣僚上马之制、臣僚呵引之制。
大朝会仪、常朝仪、入仪和明堂听政仪是有联系的,都是本朝君臣之间相见、商量国家大事的礼仪。只不过大朝会仪是在春节、冬至等重大节日举行的,而常朝仪是君臣在固定的时间上朝的礼仪。皇帝上朝准备听政,群臣要按照官阶的高低分成两班,从东西两侧的
门进殿,中间有跪拜等一系列的礼仪,这就是明堂听政仪和入
仪。《宋史》宾礼中记载了大臣们应该怎么遵从礼仪,也记载了如果行为不当将受到怎样的惩罚。如淳化三年,太宗皇帝命有司举报,凡是定期入朝的文武官,如果有人在朝堂上彼此私自行跪拜礼,在等待上朝的时候走路或站立不合秩序,高谈阔论,到了正门还不端正地拿着笏板的,走路迟缓,排队不齐的,行礼时不合规矩的,退朝出
门时不按顺序,在走廊里吃东西的,都罚一个月的俸禄。其他礼仪条目如皇太后垂帘仪、皇太子正至受贺仪、百官相见仪等是皇太后、太子和群臣之间的交往礼仪,具体如皇太子遇见自己的老师,也要按照宾礼行礼。官员在路上相遇,低级的官员要下马,让马匹和随从都避到一边并行礼,等高级官员过去再上马继续走等。不过《宋史》中最有特色的宾礼是与各国的交往礼仪,从其中的变化甚至可以窥测到宋代国势的盛衰。
北宋前中期,国势很强盛,南唐、吴越、高丽等国都来进贡,皇帝也很优待使臣,赐宴宫中,也赏赐一些礼物。但一方面,使臣都是恭敬地献上本国君主的书信,行大礼,而且逗留的时间不长,皇帝的赏赐也有限。如真宗时期,契丹国使入见,赐窄衣一对,一个金蹀躞子,一顶金涂银冠,一双靴子,二百两银子,一匹带鞍辔的马等。徽宗政和七年,那时国势也还稳定,高丽进奉使回国,赐以笾豆各十二,簠簋各四,登一,铏二,鼎二,罍洗一,尊二,送的东西还是很简单。但是当宋面对日益强大的金国,特别是北宋被金所灭,南宋建立,迁都杭州以后,皇帝对待金使的礼仪就与北宋时有了很大的不同。最开始是出于敌对态度,一切从简,后来因为无意抗金,主张议和,所以就让步妥协了,议和之后,为了长久地求得和平,避免金兵入侵,皇帝赏赐之多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据《宋史》中“金国聘使见辞仪”记载,北宋时金人使者来,受到的礼遇和契丹是一样的。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十二月,金使来拜贺新年,这时边境刚刚安定一些,但时局还不明了,朝中百官本来就缺少硬骨头,加上逃难中受了很多苦头,惊魂未定,听见个“金”字都不寒而栗,就劝谏高宗说:国家全盛的时候,朝廷有尊严,百官都很富有,所以厚赏他们,今天暂时驻跸在此,那些旧礼数,就不要一一遵守了。于是碍于面子和胆怯,朝廷没有让金使臣们都进殿来,而且赐宴是在殿门外。五年后,金国又遣使来议和,下榻在驿馆,议和正合高宗的心愿,于是命王伦在驿馆中设宴款待他们,但这时出于敌对心理,高宗也没有亲自接见。到了绍兴十一年十一月,金国又派审议使来入见,那时高宗宫殿中侍卫不多,大臣说,不多设侍卫说明我们兵力太弱,有损国体,如果设太多又怕金人疑心,发动战争,于是前后思量,组织了一个一千五百人的卫队,用帷幕遮蔽,藏在殿廊内,才让使臣们进来。
宋金议和以后,南宋对金使明显放松了警惕,金使所享受的待遇越来越高了。绍兴十三年十一月,金贺正旦使刚到盱眙,就有大臣奉命赐宴,后来高宗又命金使到宫中赴宴,与从前在殿外赐宴大有不同了,而且这次金使坐在和宰臣相对偏南的位子上,可见礼遇隆重。次年正月一日,高宗又在紫宸殿招待金使,庆贺新年,从此定为惯例。这时宋金的关系已经相当缓和,五月,高宗过生日,名天申节,金使前来庆贺,朝廷允许使臣随大臣们在紫宸殿为高宗上寿。
此后,金使再来南宋贺新年形成了一套细致的程式。《宋史》记载如果北使到了,先在五十里外的客馆赐御筵。第二天使臣乘船到杭州北郭的税亭,喝完茶酒,上马入余杭门,到都亭驿,赐褥被等。次日临安府送酒食,再过一天到紫宸殿见皇帝,在垂拱殿用宴,这天赐茶器,名果。接下来金使到天竺山烧香,皇帝赐沉香、乳糖、斋筵、酒果,金使顺便还游览杭州名胜冷泉亭和呼猿洞。到了除夕,皇帝赐酒果、风药、花饧,请他们吃年夜饭,新年朝贺礼完毕,派大臣到驿馆赐御筵。初三赐酒果,赴浙江亭观潮。初四日赴玉津园燕射,赐弓矢、酒。初五日大宴集英殿。初六日告辞,又赐袭衣、金带、大银器,送金银,执政官到驿馆赐宴。第二天日加赐龙凤茶,金使出城,又派近臣押赐御筵。从以上记载可见,金使来到杭州,不仅入见皇帝,办公之余还游山玩水。皇帝不是赐财物就是赐宴,甚至金使出了都城还得请顿饭,也太周到细致了。
金使来南宋贺新年,得到的赏赐也够丰厚的。《宋史》载金使来贺一次,南宋共赐“大使金千四百两;副使金八百八十两,衣各三袭,金带各三条;都管、上节各赐银四十两;中下节各三十两,衣一袭,涂金带一条。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百戏军七十人,筑球军三十二人,起立球门行人三十二人,旗鼓四十人,并下临安府差相扑一十五人”。和北宋真宗时期简单的二百两银子,一匹马,一双靴等物品及礼仪过程相比,何啻天壤。南宋表面上优待使臣,尊重传统,实际是因为国力内虚,君臣软弱,所以才尽量讨好,以求和平。不过这只是鼠目寸光的做法,不吸取教训,不发奋图强的南宋只顾苟安一时,最终还是被元兵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