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网络舆情涨落分析方法与机制研究》简介
《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网络舆情涨落分析方法与机制研究》这本书是由.王贤明著创作的,《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网络舆情涨落分析方法与机制研究》共有114章节
1
前言
本专著系统研究了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网络舆情涨落分析方法。内容方面主要是围绕着网络舆情的涨落研究而系统展开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舆情的含义和媒体平...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1 引论 1.1 舆论 1.2 舆情 1.3 舆论与舆情的关系 1.4 广义舆情 1.4.1 舆情的定义 1.4.2 反应 1.4.3 环境 1....
3
1 引论
...
4
1.1 舆论
舆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语,其不仅是诸多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汇。在西方,学界公认舆论最早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在1762年出版的《社会...
5
1.2 舆情
与舆论类似,舆情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语。舆情虽然起源早,然而在国内研究的兴起则比较迟。据刘毅(2007)考证,“舆情”最早出现于唐昭宗在乾宁四年(897年)的一...
6
1.3 舆论与舆情的关系
舆论与舆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不尽相同,这一点是公认的。不过在具体方面,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却千差万别。 王来华等(2004)认为舆情包括公开和不公...
7
1.4 广义舆情
...
8
1.4.1 舆情的定义
广义舆情也被多位研究者提过,例如张克生(2004)将广义舆情定义为“国家决策主体在决策活动中必然涉及的、关乎民众利益的民众生活(民情)、社会生产(民力)和民众中...
9
1.4.2 反应
前文中,我们将舆情定义为民众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其主干也就是“舆情是反应”。那么哪些是反应呢? 民众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亦即民众对环境刺激所持的观点、态度、情感...
10
1.4.3 环境
舆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存在和传播也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下文有时也会称为环境空间或空间)。所谓环境,就是由一定的时间、空间、心理要素及周边或当时的各种自然和社会要素...
11
1.4.4 刺激
刺激是舆情产生的源动力。刺激可以分为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其中内部刺激主要是针对舆情信息的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私密环境而言,即舆情信息消费者或生产者所接收的信息与其...
12
1.4.5 舆情要素
如上舆情定义中,一个关键就是民众的反应。围绕着民众的反应,我们会产生如下几个问题,笔者将对各个问题进行展开与论述。 (1)民众为什么有反应?其直接原因是什么?民...
13
1.4.6 舆情空间
无论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互联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舆情信息。传统的舆情研究方式,更多的是以案例的方式进行,即以某个舆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方位的深入研究。 随...
14
1.4.7 舆情中的时间问题
在舆情研究中有4类时间,它们分别是: (1)事件发生时间。即事件O中的事件发生时间段ot。虽然事件的发生时间是时间首次触发的时间,但是实际中,更受公众关注的是事...
15
1.5 网络舆情
近20年来,网络舆情由于其好坏参半的作用(彭鹏,2005),以及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研究迅猛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定义。刘毅(2007...
16
1.5.1 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
网络舆情的要素及其传播过程如图1-8所示。 图1-8 网络舆情的要素及其传播过程 从图 1-10可见,网络舆情传播的核心过程是:刺激生成,由生产者针对刺激进行...
17
1.5.2 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
舆情的生命周期划分多种多样,例如崔鹏等(2018)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酝酿阶段、爆发阶段、扩散阶段、反复阶段、消退阶段、长尾阶段。王平等(2013)则将其划为三...
18
1.5.3 网络舆情的特性
在我们早期的著作(谷琼等,2020)中,总结了网络舆情的若干特性。不过由于定稿较早,且国内互联网技术及管理政策方面更新较快,因此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
19
1.6 国内网络舆情的文献分析
...
20
1.6.1 网络舆情的研究趋势
前文已经讲过,舆论和舆情之间的区别应该说是公认和明确的;因此网络舆论和网络舆情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也是必然的。但是,从国内相关学术文献来看,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之间事...
21
1.6.2 网络舆情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舆情研究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这20年中,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金、国家重点研发...
22
1.7 网络舆情及其涨落研究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社交网络的兴起,网络中的信息共享和传播日益广泛,网络对网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渗透地更为深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
23
1.8 本书组织架构
本书撰写的宏观技术思路是:先宏观介绍,再各个展开;先介绍技术与理论,再辅以详细案例讲解。具体而言,本书剩余章节的内容组织逻辑和架构如下所示。 图1-13 全书...
24
2 网络舆情涨落研究之基——网络舆情媒体平台特征研究
媒介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以及随着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依赖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介,如电脑、手机及其他终端设备。新媒介的形式多种多样,传...
25
2.1 新闻网站
网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媒体平台形式,在早期的互联网普及和各类信息传播中功不可没。即使互联网历经几轮的起伏,曾经几乎与之并驾齐驱的论坛、博客已极度萎缩甚至销声匿迹,...
26
2.2 论坛
论坛曾经红遍整个互联网,也发展起来了多个开源或商业版本的知名论坛程序。时过境迁,论坛的发展已大不如前。不过仍然在运营的论坛数量,其实也不少。并且跳出论坛本身,我...
27
2.3 微信
微信是一款于2011年推出的社交软件,主要针对智能终端手持设备。微信平台中,微信公众号具有信息发布功能,因此只要开通了公众号,就相当于手握了一个麦克风,成为一个...
28
2.4 微博
微博在国内于2009年推出,微博集娱乐、休闲、社交、营销于一身,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弱关系低强度的上网沟通需求,吸引了大批重量级用户。从此开启了自媒体众生喧...
29
2.5 关于媒体平台的几点深入探讨
在多年的网络舆情研究中,基于部分网络平台,尤其是在对微博平台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下一些观点。...
30
2.5.1 记忆效应
记忆效应用于表达这样一个概念:某用户由于其在所属领域树立了权威影响,导致在所属领域有吸引眼球的事件发生时,其他人员都是通过定向方式在该账户获取相关信息的这样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