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舆情的定义
广义舆情也被多位研究者提过,例如张克生(2004)将广义舆情定义为“国家决策主体在决策活动中必然涉及的、关乎民众利益的民众生活(民情)、社会生产(民力)和民众中蕴藏的知识和智力(民智)等社会客观情况,以及民众在认知、情感和意志基础上,对社会客观情况以及国家决策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民意即狭义舆情)”;蒋乐进的广义网络舆论定义是“网络舆论就是依靠网络作为传播渠道而形成的舆论,或者说公众通过网络传播媒介而形成的舆论”。虽然都是力图扩展舆情范畴,但是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结合多年对网络舆情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对舆情的广义理解方式,也是一种对网络舆情全方位的解读。当然,提出如下理解,一方面是基于自己长久以来积累的理解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实际工作的总结。
我们认为:所谓舆情,就是民众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基于上述定义,也可以直白地讲,所谓舆情,就是大众的情况。即将“舆”解释为“大众的”,这与目前普遍的解释一致;将“情”解读为“情况”,这个词看似普通,但是其覆盖面却很广,即大众对当前环境的应激情况。齐中祥(2015)将其解读为“情绪”,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限定在狭义的舆情概念下,这么解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广义的舆情概念下,情绪的覆盖面有限,无法囊括舆情方方面面的情况。
基于上述定义,也可以给出狭义的舆情定义。即,通常意义上狭义的舆情,可以理解为民众对特定环境下特定事件的反应。
此外,围绕舆情还有几个常用名词,例如敏感舆情,热点舆情。其中敏感舆情,是针对舆情关注者而言的。因此,关注者不一样,则舆情的敏感程度也会不一样。通常层面的敏感舆情都是站在社会管理方(如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讲的。热点舆情则是针对舆情的热度而言的。敏感舆情和热点舆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敏感舆情不一定是热点舆情,热点舆情也不一定是敏感舆情。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展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