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舆情热点的形成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具体层面,可以说任意两项热点舆情的产生过程都不会相同。不过当抽象到一定的层面,舆情热点的形成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下面将按照舆情热点形成的主要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1)网络舆情的起点在于刺激。刺激发生时(后),信息一开始只在小范围内被知晓,例如当事人、目击者等位于第一现场的人员,这一类人员是最有可能成为原生生产者的;现实中的例子多不胜举。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生产者类型。这些人员的人际网络中的所有人员都有可能成为生产者,这在现实中也能找到大量的例子,例如通过给自己关注的大生产者投稿或转述的形式,由大生产者发布于网络,从而形成热点舆情。
(2)生产者根据所了解的信息来生产最初的舆情信息。若生产者是一个大生产者(即意见领袖等),则该舆情信息有更大的可能性在短时间之内被更多的消费者或者二级生产者所接收。若生产者是一个普通的生产者,也并不意味着该舆情就没有出头之日。接下来仍然有四种可能状态:①二级生产者中有大生产者或者大消费者(非终端型消费者),此时就和前述情况一样。②永远沉默于网络之中,无人问津,但仍然可能被搜索引擎或自动采集机器人发现。③被删除,从此在网络上不留痕迹。④暂时无人问津,此后可能因某些偶然因素被重新发现,最常见的就是作为网络舆情的次生舆情形式出现。即,虽然该信息生产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传播开来,因此暂时性无人问津。但是,一旦在某个将来的时间,某项主题相关的舆情爆发,就会被网络用户挖掘出来,成为当前舆情的次生舆情。
(3)消费者接收舆情信息。当一个终端型消费者接收到舆情信息时,这种情况其实对舆情成为热点是不利的。若是被一个中介型消费者或者生产型消费者接收,则只要该消费者是一个大消费者,那么舆情还是有很大可能在短时间之内传播开来并形成热点的。
综合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地,舆情在成为热点的过程中,大的生产者或者大的消费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