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记忆效应
2025年10月24日
2.5.1 记忆效应
记忆效应用于表达这样一个概念:某用户由于其在所属领域树立了权威影响,导致在所属领域有吸引眼球的事件发生时,其他人员都是通过定向方式在该账户获取相关信息的这样一种现象,即称记忆效应。
上文中的“定向方式”表征的是一种主动性和目的性。例如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直达目标账户。具体而言,例如通过直接输入URL或者通过通用搜索引擎或者平台的搜索功能直接定位至目标账号,这些都属于定向方式;通过其他用户介绍目标账户而进入指定账户的情形也认定为定向方式。而通过搜索某些关键词的方式从而进入某账户的方式则不属于定向方式。
与“记忆效应”相关的字眼就是持续性影响力、权威等。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有事拨打110”“有火拨打119”“看新闻打开XX,看短视频打开XX,找工作上XX”这样的效果,这就是记忆效应的持续性影响力。
在网络舆情涨落研究中,经常需要设定某些排名指标。指标综合排名的最终目标就是:按照账户类型(领域),分别挑选出各个领域对广大同领域账户(甚至跨领域账户)具备记忆效应的那些账户。
与“记忆效应”相对应的是“非记忆效应”,即随机性、非定向性。通俗地说就是这样一些字眼:隔三岔五、昙花一现、有上顿没下顿。例如某些账户可能会由于某个特殊性、偶然性的事情而火爆一次,但随着事情的降温,这些账户也就慢慢淡出大众视野,并被逐渐遗忘,由于其“昙花一现”,没有对广大用户形成“记忆效应”。另外,部分商家经常通过周期性(如某些特定节假日)或者非周期性的促销活动等在某些平台中进行链式营销,从而导致短期内“火爆”。表现在排行榜上,就是那些黑马账户。
上述“记忆效应”即是广告学领域中的品牌广告的目的:追求产品的品牌效应,追求长久的转化率,而非短期的促销带来的暂时性的高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