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皇后阿娇:千金购得《长门赋》

二、陈皇后阿娇:千金购得《长门赋》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正是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重归于好那段时间,被汉武帝冷落废弃的陈皇后阿娇,听说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因为一首《白头吟》和好如初的事情,把《白头吟》找来,读罢更是泪如雨下。

陈皇后从私房钱里拿出千金,托人转交给相如与文君,并转达心意:“作为酒钱吧,就当替我敬你们夫妻二人一杯酒。读到《白头吟》,了解了你们的故事,我太感动了。好诗文自是灵丹妙药,能治愈爱情的隐患。真希望上天也能赐予我这样一味药,来医疗自己的病。”潜台词很明白:其实是想买相如一赋,最好以自己失宠后幽居的长门宫来命题。陈皇后所抱的希望,是汉武帝读到后,也会像相如对文君那样回心转意。陈皇后知道,只要是司马相如的作品,汉武帝都不忍错过,而且每次读后总是拍案叫绝。

且说这陈皇后,原系汉武帝姑母馆陶公主的女儿。当年她和汉武帝刘彻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馆陶公主跟刘彻开玩笑:“得阿娇好否?”刘彻面露期待:“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作为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公主就积极推举刘彻为皇太子。刘彻当上了太子,果然娶阿娇为妇。继帝位后,又封其为皇后。第三年,也就是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汉武帝到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客,对姐姐家的歌女卫子夫一见钟情,将其带进宫中。陈皇后妒意大发,几次寻死觅活,闹得后宫鸡犬不宁。刘彻对她本已变淡的感情也给折腾没了。陈皇后还与女巫楚服等人在宫内施行巫蛊之术,意在加害情敌卫子夫。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巫蛊之事败露,楚服枭首于市,株连者三百多人。

陈皇后被废,退居长门宫,整日以泪洗面,却又无力回天,只能度日如年地承受汉武帝的冷落。这明明就是一种冷暴力,陈皇后在认罚的同时,只好认命。

病急乱投医,陈皇后把汉武帝盛赞过的司马相如,当成妙手回春的郎中,相信他的赋有无穷的法力,不仅能治好自己郁郁寡欢的心病,更能使汉武帝念及旧情原谅自己。这个苦命的女人啊,把托请司马相如写赋,当成了救命稻草。

此时的司马相如,正好有与卓文君的感情波折作为切身体验,再加上自己被告发而罢官,同样失落,同样希望在天子面前洗清自己,他为陈皇后代拟的这篇《长门赋》,写得很动情,既把绝望渲染得如泣如诉,又勾勒出对未来的一线希望。

此赋一出,被争相传抄,唤起无数读者的同情。美人一笑值千金,能让美人千金以求相如一赋,又岂是千金所能比拟?这才是不过时、不褪色的无价之宝。不只让美人心里一暖、破涕为笑,更使当时和未来的无数读者牵肠挂肚。

小序讲述的前因后果,使《长门赋》大为增值:“孝武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小序可能是别人事后代补,证明了司马相如赋感化人心的功效,药到病除,枯木逢春。

退居寒郊的司马相如,与打入冷宫的陈皇后,祈祷的是同一个倾听对象:汉武帝。只有感动了汉武帝,他和她的命运才可能出现转机。汉武帝果然听见了。司马相如这位名家的赋,汉武帝是每篇必读的。这也是陈皇后找司马相如写赋代言的原因。而司马相如则是借陈皇后之酒杯,浇内心之块垒,还挟带了一份私心:企盼汉武帝能看出,那个同样被冷处理的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不仅是为陈皇后代言,更是为自己代言。

汉武帝读完《长门赋》,对陈皇后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赋前小序里注明的:“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是大团圆的结局。另一种说法则显得残酷:汉武帝虽曾心软,并没有收回成命,被废的陈皇后几年后忧伤地死于无人问津的冷宫,陪伴她的只有被泪痕浸湿的《长门赋》。唉,帝王的心肠跟江山一样是铁打的,还是司马相如这样怜香惜玉的文人,最懂女人的心。

司马相如的命运倒是又回春转暖。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在被罢免一年之后,司马相如官复原职。汉武帝给了司马相如一点惩戒,没多久就重新起用,不知跟他读到《长门赋》有没有关系?即使汉武帝并没原谅陈皇后,但毕竟原谅了司马相如,让这位栽了跟头的文豪东山再起,回到自己身边,继续献计献策的使命。

那就让我们看看大名鼎鼎的《长门赋》,究竟有什么神奇。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愆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转录佚名译者的译文:

什么地方的美丽女子,玉步轻轻来临。芳魂飘散不再聚,憔悴独自一身。曾许我常来看望,却为新欢而忘故人。从此绝迹不再见,跟别的美女相爱相亲。

我所做的是多么愚蠢,只为了博取郎君的欢心。愿赐给我机会容我哭诉,愿郎君颁下回音。明知是虚言仍然愿意相信那是诚恳,期待着相会长门。每天都把床铺整理好,郎君却不肯幸临。走廊寂寞而冷静,风声凛凛而晨寒相侵。登上兰台遥望郎君啊,精神恍惚如梦如魂。浮云从四方涌至,长空骤变、天气骤阴。一连串沉重的雷声,像郎君的车群。风飒飒而起,吹动床帐帷巾。树林摇摇相接,传来芳香阵阵。孔雀纷纷来朝,猿猴长啸而哀吟。翡翠翅膀相连而降,凤凰由北,南飞入林。

千万感伤不能平静,沉重积压在心。下兰台更茫然,深宫徘徊,直至黄昏。雄伟的宫殿像上苍的神工,高耸着与天堂为邻。依东厢倍加惆怅,伤心这繁华红尘。玉雕的门户和黄金装饰的宫殿,回声好像清脆钟响。

木兰木雕刻的椽,文杏木装潢的梁。豪华的浮雕,密丛丛而堂皇。拱木华丽,参差不齐奋向上苍。模糊中生动地聚在一起,仿佛都在吐露芬芳。色彩缤纷耀眼欲炫,灿烂发出奇光。宝石刻就的砖瓦,柔润得像玳瑁背上的纹章。床上的帷幔常打开,玉带始终钩向两旁。

深情地抚摸着玉柱,曲台紧傍着未央宫。白鹤哀哀长鸣,孤单地困居在枯杨。又是绝望的长夜,千种忧伤都付与空堂。只有天上的明月照着我,清清的夜,紧逼洞房。抱瑶琴想弹出别的曲调,这哀思难遣地久天长。琴声转换曲调,从凄恻渐渐而飞扬。包含着爱与忠贞,意慷慨而高昂。宫女闻声垂泪,泣声织成一片凄凉。含悲痛而唏嘘,已起身却再彷徨。举衣袖遮住满脸的泪珠,万分懊悔昔日的张狂。没有面目再见人,颓然上床。荃兰茝等做成的枕头席子,散发着以兰茝的草香。

忽然在梦境中醒来,隐约又躺在郎君的身旁。蓦然惊醒一切虚幻,魂惶惶若所亡。鸡已啼而仍是午夜,挣扎起独对月光。看那星辰密密横亘穹苍,毕昴星已移在东方。庭院中月光如水,像深秋降下寒霜。夜深深如一年般漫长,郁郁心怀,多少感伤。再不能入睡等待黎明,乍明复暗,是如此之长。唯有自悲感伤,年年岁岁,永不相忘。

果然不同凡响。司马相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宫廷文学侍从,《长门赋》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引得无数后人仿效,也就不足为怪了。

李白肯定看过《长门赋》,他的诗《妾薄命》,就像是唱和:“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因为司马相如《长门赋》,《长门怨》成为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李白借《长门怨》这一旧题写过两首诗。其一:“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其二:“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还借乐府旧题创作《白头吟》二首,与卓文君所作古辞《白头吟》主题相同。有人评论李白版的《白头吟》:“从女子的角度表现弃妇的悲哀和对坚贞爱情的渴求,又融入汉武帝陈皇后以千金向司马相如买赋邀宠的故事,说即使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样美满的婚姻,司马相如还代陈皇后作赋讽谏过汉武帝,也不免有拟娶茂陵女之举,表明人间要保持纯洁爱情的不易。”

我从李白版的《白头吟》第一首摘录几句:“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再从第二首摘录几句:“相如去蜀谒武帝,赤车驷马生辉光。一朝再览大人作,万乘忽欲凌云翔。闻道阿娇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相如不忆贫贱日,官高金多聘私室。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泪如双泉水,行堕紫罗襟。五起鸡三唱,清晨白头吟。长吁不整绿云鬓,仰诉青天哀怨深……”

卓文君所作《白头吟》,与司马相如所作《长门赋》,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卓文君的《白头吟》,没准儿给司马相如代写《长门赋》,不仅带来了灵感,还提供了参考。他可以换位思考,站在女性的角度,面对惨淡的现实,感叹爱情乃至世事的易变、多变。而不管是卓文君所作《白头吟》,还是司马相如所作《长门赋》,又为李白创作《白头吟》二首,提供了素材。

又岂止李白如此想呢,李商隐《戏题友人壁》,也觉得司马相如《长门赋》里的多情与其生活中的薄情是分裂的乃至相悖的,好在他擅长换位思维,通过文君的失恋而对陈皇后的失宠有了切肤之痛,也还算善解人意,才完成了这一高稿酬命题作文:“花径逶迤柳巷深,小阑亭午啭春禽。相如解作《长门赋》,却用文君取酒金。”

清代潘素心《咏古》一诗写道:“一曲琴声两意投,当垆贳酒不知愁。相如空有《长门赋》,却使文君叹《白头》。”

马君毅、赵望秦《清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以咏史怀古诗为探讨中心》,评点:

悠扬的琴声能使才子佳人情投意合、两心相悦,纵使家徒四壁、犊鼻当垆的穷困窘迫,都无法让沉溺在甜蜜爱情中的二人感到物质匮乏的愁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颇含讽刺意味,因为《长门赋》是司马相如以失宠皇后的口吻写作的代言体赋作,主旨是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而《白头吟》则相传是文君得知相如有娶妾之志而寄以决绝之诗。司马相如能让失宠之人重获恩宠,而自己却忘恩负义,背叛爱情。此外,叶舒璐《司马相如》:“挑得琴心正倦游,垆边尚典裘。长门解为他人赋,却惹闺中怨白头。”以及席佩兰《卓文君》:“一曲琴心宛转求,千秋佳话凤皇俦。如何解作《长门赋》,却遗闺中叹《白头》。”都与潘素心的《咏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以《长门赋》与《白头吟》的强烈对比,将司马相如忘恩负义、轻薄寡情的行为讽刺了一番。就连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也加入了讽刺与指责司马相如薄情弃义行为的行列,《古今题·文君白头吟》:“牡丹开时置锦帐,牡丹谢时委路旁。怜新弃旧皆如此,何必相如薄情子。不妒茂陵人如花,只恨当垆时便差。《白头》吟罢心独苦,请君自读《长门赋》。”乾隆皇帝以牡丹花的开谢来譬喻女子的命运,可谓是别出心裁。女子年轻时正如那姹紫嫣红的牡丹惹人疼爱,一旦女子年老色衰便如凋谢的牡丹被人无情抛弃。“怜新弃旧皆如此,何必相如薄情子。”更是语短而义深,一语道破历史上喜新厌旧的男子都是如此,司马相如也只不过是这些薄情男子之一。

唐代黄滔在题为《司马长卿》的诗中,写道:“一自梁园失意回,无人知有掞天才。汉宫不锁陈皇后,谁肯量金买赋来。”卢仝的《卓女怨》,借卓文君之口抒情:“妾本怀春女,春愁不自任。迷魂随凤客,娇思入琴心。托援交情重,当垆酌意深。谁家有夫婿,作赋得黄金。”崔道融的《长门怨》,则以反讽的方式对司马相如的薄情寡义进行了挖苦:“长门花泣一枝春,争奈君恩别处新。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

这一系列诗词,都以黄金来衡量和宣扬相如赋的价值。

陈皇后千金订购相如赋,这个故事,本身就为其人其赋作了最有情调又最有商机的广告。史料记载: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以黄金百斤奉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悟主,此为润笔之始。

可见从《长门赋》开始,文学作品有了真金白银的稿酬。看来文学不只有无用之用,也有有用之用,不只有精神上的含金量,也能换来物质上的含金量。

可以说真正从司马相如开始,文学的意义扩散到世俗空间,不只高贵,而且能带来致富的可能,或者说找到了自己的市场。

文学与黄金并驾齐驱,第一个骑手就是司马相如。有其成功案例在前,后来的李白,在还是穷小子时,就敢于毫不脸红地笑傲财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祁和晖《苏轼小贬大崇司马相如》,借苏轼的论调,认为司马相如写《长门赋》要冒掉脑袋的风险,不可能是为金钱所动、所惑:

苏轼在《思子台赋》中,承接苏洵僚友史彦辅原作《思子台赋》基调而发论。苏轼说史君此赋“反复哀切,有补于世”。可惜此赋已亡佚,苏轼“盖记其意而亡其辞,乃命过作补亡之篇”。苏轼以此教导儿子苏过“吾将以嗜杀为戒也”。苏过“补亡”后,苏轼又亲书其文。苏过“补亡”文代表的是苏轼的观点。此赋中指出汉武帝猜忍嗜杀,臣下犯颜一谏便可能得祸,“以无罪而夷灭”。即“方汉武之盛也,肯自比于骊山之朽骨,而况于金墉之独夫乎”,“自建元以来,张汤、主父偃之流,与两丞相三长史之徒,皆以无罪而夷灭,一言以就诛”。在如此君王面前,相如竟敢捋虎须,触逆鳞。苏轼在《相如长门赋》一文中说:“予观汉武雄猜忍暴,而相如乃敢以微词亵慢及宫闱间。太史公一说李陵事,以为意沮贰师,遂下蚕室。陈皇后得罪,止坐卫子夫。子夫之爱,不减李夫人,岂区区贰师所能比乎?而于相如之赋,独不疑其有间于子夫者,岂非幸与不幸,固自有命欤!”“贰师”指汉武爱将李广利。汉武帝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出征西域大宛国贰师城,取“善马”。苏轼说,李广利虽为“爱将”,其君臣间区区之爱远不能与武帝后宫卫子夫所得宠爱相比。而司马迁欲谏武帝不罪李陵,话未说完,便被武帝误会成司马迁想“沮”(毁坏)李广利,立刻赐司马迁下蚕室受宫刑。司马相如在陈皇后失宠后,竟敢写《长门赋》替这位失宠皇后说话。为陈皇后辩白,无异是针对卫子夫独宠后宫而言。卫子夫在武帝心中的分量比貮师将军李广利重多了。要是武帝认为《长门赋》有“沮”卫子夫之嫌,则司马相如就该付出身家性命的代价。苏轼替司马相如后怕,感叹说,司马相如遭际一个喜爱他赋文的皇帝,真是他幸运和好运气,这种幸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苏轼看来,相如作《长门赋》仅受“百金”,所冒的风险却是身家性命。与其说苏轼是“责”相如贪财受金,不如说苏轼是替古人担忧,为相如的胆识捏一把汗。爱之切,关心深。万千关爱凝成“责备”之文,“斥”相如不该胆大“妄为”,拿生命去冒险。苏轼明知,当时的司马相如已娶文君,并不缺钱。相如并非为“贪百金”而作赋。因为在苏轼《相如长门赋》条中还说:“陈皇后废处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工为文,奉百金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为作《长门赋》以悟主上。皇后复得幸。”苏轼知道陈皇后所“奉”百金,不过是为了表达对相如文君夫妇的敬重和请求而献的一杯“感情联络”酒钱,并非什么大钱财。也许相如正是出于对夫妻之爱、理应白头偕老的理解和侠义心肠,在文君的支持鼓动下,毅然写出了《长门赋》。而《长门赋》居然奏效,废后与武帝的爱情,竟能死灰复燃。苏轼不仅肯定《长门赋》确为相如所作,更肯定此赋确实起到了“悟君王,护皇后”的巨大作用。苏轼对司马相如推崇敬佩之心,于此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