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司马相如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

司马相如生平大事年表

汉文帝前元八年(前172)约一岁

司马相如在这一年出生于蜀郡成都。父母为其起名犬子。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至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66—前153)约六岁至十九岁

司马相如在成都读书习剑,为了向心目中的偶像蔺相如致敬,把父母给起的名字犬子(确实不太好听)改为相如。

汉景帝前元五年(前152)约二十岁

估计司马相如是在这一年告别成都,经蜀道投奔京师长安求职,赀金为郎,不久又晋升为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俸禄六百石。职责是守卫皇宫门户,乘车骑马护卫銮舆。

汉景帝前元七年(前150)约二十二岁

司马相如结识了随梁孝王入朝景帝的邹阳、枚乘、庄忌等谋士。司马相如很羡慕这些赋家能得到梁孝王重用。他在被引见给梁孝王并得到认可之后,托病辞去“武骑常侍”一职,从首都长安迁居梁国的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投靠梁孝王门下为游士,成为梁园“文学集团”的最新成员。

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约二十七岁

估计司马相如是在这一年,根据在梁孝王辖地的生活体验,与邹阳、公孙乘、韩安国等游赏梁园分韵吟诗时,一挥而就《子虚赋》。此赋流传全国,甚至宫廷也留存着抄本,使他一夜成名,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约二十八岁

梁孝王病死。梁国被分裂为几个小国。梁府门客自动解散。司马相如失业,回到成都老家闲居。

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约二十九岁

司马相如应临邛县令王吉之邀前往临邛小住。在王吉的谋划下,仰慕临邛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美貌的司马相如,终于找了个机会去卓王孙家做客,在客厅里自弹自唱《凤求凰》。藏在屏风后面窥探的卓文君,见司马相如一表人才,弹拨的琴曲有求偶之意,似乎还挑逗自己中夜私奔。贴身丫头捎来司马相如托交的字条,邀约在临邛城门口的都亭会面。卓文君赴约,发现司马相如早已雇好车马等候,拉上美人就连夜赶回老家成都。这一年卓文君十七岁。

汉景帝后元二年(前142)约三十岁

在成都,为了支撑起小小的家,司马相如就变卖了车马,文君也把自己的头饰当了,夫妻开店,在如今的琴台路一带卖热酒熟食。文君亲自坐在垆边沽酒算账,相如也系上围裙,用写字弹琴的手端盘洗碗,当起了“服务生”。“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大城市做生意太辛苦,文君提出回临邛,找兄弟借钱,可卓王孙不让进家门,文君一气之下重操旧业,又在家门口开起酒馆,卓王孙很没面子,只好承认这门婚事,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与相如回到成都,置办豪宅,在后花园搭建一座琴台。这种神仙眷侣的逍遥生活,整整过了四年。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约三十四岁

汉武帝读到《子虚赋》,拍案叫绝。以为作者已不在世上,就遗憾不能作一席谈,以“独不得与此人同时”为恨。负责管理猎犬的官吏杨得意告诉汉武帝,写《子虚赋》的司马相如还活着,是自己的老乡,随时可召来一见。汉武帝大喜,立马下一诏书到成都。司马相如奉诏晋京,见到汉武帝,感谢他对《子虚赋》的赏识,又说那写的只是诸侯的事,如蒙允许我为圣上专门写一篇新赋,一定更加精彩。司马相如现场观摩皇家的游猎,一气呵成《上林赋》。汉武帝当场封司马相如为郎官(帝王的侍从官)。《子虚赋》与《上林赋》,在编入传世《文选》时又被合成一篇,名为《天子游猎赋》。

同样是在这一年,司马相如从汉武帝到长杨宫打猎,目睹热爱冒险的武帝仗着年富力强,登山涉水,率先追逐野兽,相如上《谏猎书》(又称《谏猎疏》)劝诫,认为这样做很危险,应避免不测之祸。狩猎归来,过宜春宫。汉武帝在秦二世墓地前若有所思。相如又见机行事,作《哀二世赋》,是哀二世之行失,实借以讽谏汉武帝应留意自己的行为。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约四十二岁

唐蒙为郎中将,强征数万巴蜀民夫修路凿通夜郎,三年还没有完工,加上他用战时军法诛杀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引发巴蜀骚乱。汉武帝想派人去“救火灭火”,司马相如就主动请缨,说那里是自己的老家,比较熟悉情况,便于对症下药。汉武帝就授权司马相如以郎中将身份(秩千石,相当于正司级)出使巴蜀。司马相如手持皇帝的旄节,抵达巴蜀,招抚邛、筰、冉、一带各族首领。虽然当时形势动乱,司马相如临危不乱,写了一篇《喻巴蜀檄》来传达朝廷旨意,稳定民心。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约四十三岁

汉武帝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夷。中郎将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副部级,司马相如的官阶升了一格。这一次出使,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难蜀父老》。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约四十四岁

有人向朝廷举报司马相如几年前出使西夷时有受贿行为。汉武帝为表示自己并不偏袒,下令撤掉司马相如的官职。司马相如闲居于长安西郊的茂陵县,欲纳当地的一位名媛为妾。文君写给相如一首《白头吟》,以示恩断义绝。司马相如写《报卓文君书》,请求她的谅解。两人和好如初。

正是在那段时间,被汉武帝冷落废弃的陈皇后阿娇,托人转交千金想买相如一赋,相如代拟《长门赋》。不久之后,又写《美人赋》。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约四十五岁

汉武帝复召司马相如为郎,官职不变。中郎将一职,秩四百石。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约四十七岁

汉武帝又改拜相如为孝文园令,就是给汉文帝陵墓担任守陵人。相当于大县令。距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夷已有五年。中郎将一职,《史记索隐》引张揖曰:“秩四百石,五岁迁补大县令。”而孝文园令,《史记索隐》引《百官志》:“陵园令,六百石,掌案行扫除。”司马相如看出汉武帝迷恋仙道,提出“上林之事算不得最美好,还有更美丽的。臣曾经写过《大人赋》,未完稿,待我写完后献给皇上”。于是写成《大人赋》。

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约五十二岁

汉武帝建立乐府机关,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作诗。司马相如参与汉《郊祀歌》写作。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约五十四岁

司马相如写《封禅文》,身心俱疲又引起糖尿病加重,只得辞去孝文园令,回茂陵家中养病。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约五十五岁

司马相如病情越来越重,似乎已无药可救。汉武帝担心他若亡故,家中的书稿会散失,派使者去司马相如家把藏书收存宫中。使者所忠进门,司马相如已咽下最后一口气。卓文君根据司马相如托付,将其“遗书”《封禅文》奉上。汉武帝收到使者带回的司马相如遗书,一看是《封禅文》,正合自己想选择时机去泰山封禅的心愿。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

司马相如病逝八年之后,他特意遗留的《封禅文》终于起到作用:这一年,汉武帝正式举行封禅大典。

注:关于司马相如的出生时间,有多种版本。最权威的是《辞源》《辞海》等工具书的记载:“公元前一七九年”(或曰“公元前179?”),即汉文帝前元元年。网络时代的百度也如此沿用。龚克昌、苏瑞隆著《司马相如》(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则不同意,以相如年过弱冠(二十岁)即以赀为郎及没干多久又改投梁孝王门下等轨迹来推断:相如生于公元前一七二年,即汉文帝前元八年。刘南平、班秀萍著《司马相如考释》,还以近乎数学推论的“小心求证”得出司马相如“约生于公元前一六九年”的考证结论。张大可《论司马相如》,认为“司马相如生于公元前一七四年,卒于公元前一一八年,享年五十七岁”。当然,另有权威性并不亚于第一种权威说法的说法:司马相如“生年不可考”。一九三九年出版的陶秋英《汉赋之史的研究》,即持此说。据说游国恩等、章培恒等、袁行霈等分别主编的多种版本《中国文学史》,均以不同方式或明示或暗示地表达了对“生年不可考”说的认同。我写这本《凤求凰——司马相如传》,主要参考龚克昌、苏瑞隆著《司马相如》一书的《司马相如生平大事年表》。在其基础上也有一定修改。